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尊重创造,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大胆实践取得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我们提出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建立和推广区域联防联控模式等等,为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带了好头。各地积极响应,主动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江苏、浙江率先提出环保优先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湖北、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如火如荼,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环保稳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资源型大省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上也都有不少新的举措。
(二)进一步提高了做好应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环保工作的自觉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重要的投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环境保护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要把应对危机看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看作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机遇;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的实施,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保护,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环境问题转型”。对这一变化趋势,必须要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更加自觉地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产业发展的难得契机,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一般来讲,金融危机表现出三个规律:一是金融危机可以传导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处置得当可以避免社会危机;二是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环境保护;三是化解危机,为技术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契机。绿色经济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现实要求,是金融危机第三个规律的生动体现,是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经济形态。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应运而生,必须大力加以发展。
二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对短期内重化工产业发展难以逆转的态势,必须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一五”以来,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重要进展。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工业化发展短期内难以超越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等产业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工业比重仍将增加,环境压力不容忽视。必须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硬手段,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工作力度,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战。通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从总体上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落实,必须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国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陆续制定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推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必须严格执行和深化环评制度,处理好服务与把关、当前与长远、效率与质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充分发挥环境管理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产业转型的杠杆作用,促使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决不让今天的投资项目成为明天整治、淘汰关停的对象。
四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切实解决城镇突出的环境问题。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来自城镇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势头正猛,潜力非常巨大。城镇环境问题是个复杂体,涉及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等诸多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必须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方针,坚决改变“先地上、后地下”、“先发展、后环保”的状况,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五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将逐步减少,生活源排放会有所下降,但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逐年提升使种植业的污染物产生量随之提高,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上升。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必须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措施。
六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的创新,必须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扩大内需的过程,必然是经济社会政策创新的过程。创新经济社会政策包括环境经济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基本要求和可靠保证。完善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与完备的环保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共同构成改善环境质量的三大支柱。我们将抓住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机遇,采取制度体系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积极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体化。
七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科技自主创新带来难得机遇,必须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条原则要求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在国家新增4万亿元投资中,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占9%。国家增加知识性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将产生巨大的技术需求,为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契机,也为研发、推广和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带来了机遇。我国科技对GDP的贡献率低,单位GDP能耗物耗高,是造成和加剧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大力开发经济成本小、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关键技术的顺利攻克,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突破。
八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水平升级,必须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消费依赖于生产,反过来也促进生产,影响交换和分配。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将逐步由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消费需求进一步多样化和丰富化,环境污染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哪怕是消费水平的略微提高,个人资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染量的略微增加,如果乘以13亿人口,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必须提倡适度消费,引导绿色消费,改变过分苛求、物欲无度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