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风电被指形象工程 酒泉各方齐喊冤

发布时间:2010年3月16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企业反驳:解决风沙袭击不是难题


        “没错,就是说的我们,就是这个千万千瓦级项目。”3月13日下午,坐在全新的节能办公大楼里,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港建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指着窗外整齐划一的风电机组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苗青强的脸上分明带着难以名状的“笑容”。


        “这居然是‘形象工程’,我们真的很不解。”昨日,中节能港建公司副总经理赵冬生向记者坦言,当天消息出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开会,大家都议论起来了,“我个人认为,他(苗圩)是不了解情况。”


        赵冬生认为,相比其他没有风沙的地区,玉门的每台机组的维护成本一年只会多100多元。


        “西北风沙大,干旱,我们采用的润滑纸不同,还有就是对产电机的密封性要求高。”赵冬生认为,解决风电设备被风沙袭击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难题,顶多就多一些劳保设备而已,比如抹布之类的东西,所以估算下来,每年也就比其他无风沙的地方多出100元钱,“这是我们完全能够承担的。”


        赵冬生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他称,自己曾经在全国十多个地方先后担任过现场经理、场区维护负责人,现在做到了中节能港建公司的副总,最多的时候曾管理过400多台机组。“我的经验是,风沙对风机的袭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按道理,可能有一些损坏,但都在可接受的维护运行范围。”中海油新能源玉门风电公司工程部经历邓南平昨日下午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官员回应 市委书记怒称“开玩笑”


        鉴于这一风电项目的规模巨大,苗圩的“形象工程说”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甘肃方面一开始对此保持沉默。


        上周五(3月12日),在甘肃代表团结束下午的小组讨论时,酒泉市市委书记李建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此“不评价”。随后在记者的追问下,他语气带着些许怒意地对“形象工程说”回应了一句:“开玩笑!”


        随后,他拒绝回答记者关于酒泉市能源建设的方向与规划,以及风电是否产能过剩等提问,匆匆走进电梯离去。


        在玉门,当地发改委相关人士则用已运行13年的甘肃省首批试验性发电设备来回击上述评论。事实上,上述多位企业负责人也提到了这个项目,他们认为,它是反驳有关“风沙破坏发电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上述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这4台发电机组,每台300千瓦,当时是洁源公司从丹麦引进的。从1997年到现在,它们都在正常运转,并随同后来的风电机组一起,并入了国家电网。


        上述各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玉门每年的确有几次风沙,但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风沙对叶片的影响,事实上证明并不大。仅有的粉尘污损,也在可接受的技术范围内,“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穿越茫茫戈壁滩,途径中节能、大唐等所在的风电场后,昨日,记者在三十里井子看到了最早屹立在这里的这4台发电机组。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其显得矮小,很容易与现在修建的风力发电机组区别开来。在机身上,清楚地显示着NORDTANK的产品标志。它们与现在的发电机组一样,仍旧在风中自由轻快地转动着。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