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国的“哥本哈根立场”完全可理解

发布时间:2010年3月17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克里斯滕森还提及了时机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目前,美国国会参议院尚未对气候变化议题显示出足够的兴趣。有时候,期望高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抱有过高的期望,则可能导致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克里斯滕森不认为这次大会未能达成法律协议是哪一方的错。从欧盟的角度看,它向来认为自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袖,但欧盟内部在气候议题上也莫衷一是,主要是意大利、波兰等国有不同意见。由于内部无法就“2020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0%”的目标达成一致,欧盟难以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影响到其他集团。所以,“欧盟这次整体发挥的作用比起基础四国和美国来说,是令人惊讶的小。”


        他补充说,作为主席国的丹麦政府也犯了某些错误,比如,丹麦以为美国会有比较积极的姿态,因而没有给发展中国家足够的关注,让发展中国家感觉自己的意见被漠视。


        克里斯滕森认为,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立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国按照要求采取自愿减缓,“而(若像发达国家苛求的那样)采取自愿减缓又要接受国际监督,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墨西哥大会前谈判不容乐观


        在2010年1月31日——各国向联合国通报各自的减排、减缓目标的最后期限前,联合国共收到55个国家的承诺,其中包括所有的发达国家和24个发展中国家。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所有排放大国首次一致表示愿意减排。


        不过,克里斯滕森认为,这些指标只是“低端”的,且同哥本哈根大会前各国提出的目标并无区别,“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联合国没有一个法律机制来强制这些国家实现目标。”


        而按《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如果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未完成减排指标,那么就要在第二承诺期完成,并追加相应的惩罚。但目前看来,有没有第二承诺期还是个问题。即便有第二承诺期,那么减排时限也可同样地被拖到第三、第四承诺期。而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其国会并不愿意遵从联合国这个超国家机构的约束,在审批《京都议定书》或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方面必然动作缓慢。


        接下来,联合国框架下的一系列气候谈判将陆续进行,与此同时也将有一些政治行动。比如,法国将在4月1日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克里斯滕森不无调侃地说:“希望愚人节这天举办会议不那么糟糕。”


        玻利维亚将于4月20~22日举行“气候与人性”的会议,其目的是希望促成一项更有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但会议主办方倡议的全球机制与当下的完全不同。


        而丹麦在年底的墨西哥大会之前,仍将一直是UNFCCC缔约方大会主席。不过克里斯滕森说,很难弄清楚丹麦政府的政策走向,加上担任哥本哈根大会前半段主席的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已经出任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委员,所以丹麦在未来发挥的作用将“非常有限”。


        那么,未来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克里斯滕森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不久表示,谁能成为清洁能源的最佳制造者,谁就将成为未来的经济领导者。


        克里斯滕森说,中国现在似乎走到了欧盟和美国前面,因为中国数年前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方面采取行动,而美国目前才刚刚开始。尽管欧盟在技术上占据优势,但中国在社会机制和市场方面有优势,可供施行新能源政策。


        他说,欧洲“可能在小范围内做得比较好,但系统性不强,而且跨学科的研究传统没有中国深厚。就发展进程而言,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方面,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最大的制造者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增长实在是非常明显”。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