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施正荣此番所提到的上述电价水平已比去年敦煌项目招标时他所希望的标杆电价有所下浮。当时,这位光伏“一哥”曾公开表示,上网电价低于1.44元/千瓦时的项目不做。
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项目开发办主任郑玉文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上网电价还是应该在1.5元/千瓦时比较合理。对投资商来说,至少在1.5元左右才能保本。”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建议,“初期收购电价,可据地区光照条件差异,定为1.2至1.5元/千瓦时,然后逐年下调。”
不过,上述在晶体硅电池企业看来似乎勉为其难才能达到的电价成本线,对一些薄膜电池企业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触及。
“今年我们建造的光伏电站,发电成本不会超过0.80元/千瓦时,今年投标价也会在每度电1元以内。”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国家在税收政策上进行调整,在建设光伏电站贷款利率上给予扶持,今年建造电站的成本就可以做到0.70元/千瓦时,2012年甚至可做到每度电0.50至0.55元。
铂阳精工董事长彭立斌也指出,按照现有的技术,该公司生产的薄膜电池可以做到将成本降到1元/千瓦时左右的水平。
“薄膜电池肯定比晶体硅电池能承受更低的上网电价。”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对本报记者说,希望未来标杆电价在1.2-1.3元/千瓦时左右。
“无论国家把光伏标杆电价定得多么低,我们都得承受。”尽管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学不愿透露公司的发电成本,但也在话语中透出了有能力承受低上网电价的底气。
光伏发电成本探秘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座地面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组成大致可分为光伏组件、逆变和输配电、电站建设安装、土地价格几个部分,此外还有电网接入费用、道路费用、财务费用、运营费用、项目申报材料编制和设计费用等。
这其中,光伏组件主要分为晶体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大类。前者目前仍占据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综合成本比后者高很多。而薄膜电池之所以能在光伏市场上异军突起也是得益于其成本优势,如美国第一太阳能就被业界公认为全球光伏组件成本最低。
“事实上,国内光伏组件成本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设备制造商利润虚高,组件制造设备价格昂贵。同时,原料价格也虚高,粘合膜、超白玻璃等材料的生产商利润都在一倍以上。此外,也不排除一些组件生产和电站安装企业希望通过炒作来抬高补贴。”沙晓林说,“这种情况下,晶体硅组件建设电站的发电成本可能比薄膜要高出30至40%”。
在他看来,高的电价补贴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促进行业竞争和进步。而目前在中国建设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已到了一个政府、光伏企业、电网可以接受、形成共识的时候。
而晶体硅组件企业则将高成本归咎于逆变器等设备。“其实组件仅占系统总成本的30至40%。更大一块成本还在于逆变器、变压器和安装。因此,让太阳能发电达到1块钱1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光伏组件企业的责任,也是整个行业的责任。”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上网电价应该让光伏企业在成本上有合理的利润,否则企业就没有积极性。
他同时指出,目前有的光伏企业的确可以做到发电成本在1元/千瓦时以下,但还需要合理的利润和管理费用才能得出最终的招标结果,“作为新兴产业,光伏目前还处在需要政府鼓励发展的‘婴儿’阶段,还未到成熟期,暂时不能像彩电一样依靠价格战和微利就能够生存”。
记者随后从一位接近高层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中央仍倾向于1.09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但由于多数企业的“心理价位”高于这一水平,国家还是会继续采取特许招标的方式来估测光伏发电的合理电价。为此,国家已确定今年在西部八省再各批一到两个示范工程,最终将根据这些工程的招标结果确定上网电价。
赛维LDK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国家可能在1.09元的基础上增加一两角作为最后的上网电价。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