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定价权
在“拥硅为王”的光伏行业,英利敢于快速扩张的更大信心正是来源于旗下六九硅业的量产,使英利真正实现了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
一直以来,国内的大部分光伏产业对国外的原料进口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两头在外”使得国内光伏企业只能赚取利润最低的中间环节,生产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光伏行业具有特殊性,从生产环节来说优势更大也没用,没有原材料,中国还是赢不了。”苗连生表示。
目前英利非硅成本已具有相对优势,据英利提供的数据,,2009年第四季度英利的非硅成本降到每瓦0.76美元水平,而国内平均水平为0.83美元。如果能解决硅成本高企问题,势必能使英利光伏具备更强竞争力。
2009年12月,投资126亿元人民币的六九硅业一期3000吨产能实现量产,预计每年将能为英利创造5亿利润。整个项目分四期建成,届时产能将达到1.8万吨。
苗连生指出,硅料成本随着六九硅业的投产将进一步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上游产品的供应风险,英利的完整产业链优势也将能充分体现。
而更大的优势在于英利因此能取得光伏行业更大的话语权。“目前全世界的光伏行业的话语权在我们这儿。我们说涨就涨,说不能涨就不能涨。因为我们有完整产业链、有产量、有产能、有成本优势作为支撑。”苗连生颇为得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