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钥:自主创新
随着欧洲市场补贴的持续降低,海外光伏企业来华设厂的积极性在加大,产业转移已经开始。德国公布削减补贴议案不久,德国奥德散公司即宣布在北京合资设厂生产太阳能电池和模块。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已于去年10月启用位于西安的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日本夏普公司也正在寻找合适地点建设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海外企业一旦也拥有了相对低廉的国内劳动力,携资金、经验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省内企业又将何以竞争?
假如欧洲市场的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与电价补贴同步下调,下降15%以上,要保证足够利润,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吕锦标表示:假如未来高品质硅片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江苏中能不排除涨价的可能。上游原料、用工价格日益刚性的局面下,如何降低成本?答案只有一个:自主创新,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方式。
苏州阿特斯的张含冰承认,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成本其实还有下降的空间,某些企业已经达到了1欧元/瓦的水平。很多台湾企业为欧美企业代工,依然有不菲利润,更多依靠的是精细化的管理。
江苏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直言,欧洲光伏电价补贴大幅下降即将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负面反应将接踵而来,压力能否转化为动力,就看企业是否具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又如何创新。
每一次的瓶颈,都是新一轮的机遇。江苏光伏企业未来几年胜负如何,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脱颖而出,首先要看如何面对这次机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