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第一太阳能拿下了中国内蒙古的一个2GW装机规模的巨额订单,2GW装机相当于2008年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这个面积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大小的太阳能电厂,按计划将于2019年竣工,届时可以生产300万家庭所需的电力。
“我热切的希望帮助它们(美国新能源企业)拓展在华业务;因为这里不仅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增长最快的清洁能源市场。”骆家辉说。
美国以及世界其他能源公司纷纷想进入中国,除了提前布局争取市场份额以外,快速发展和掌握新能源技术,掌控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也是它们的考虑之一。
美国电力公司杜克能源与两家中国能源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杜克希望借助中国丰富的测试机会,发展可用于美国的新技术。
总部设在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Vestas),是世界领先的风电设备供应商。它于2005年在中国设立工厂,两年后在美国设厂。维斯塔斯的CEO迪特列夫·恩格尔(Ditlev Engel)表示,美国和中国都是风能的主要市场,而中国显得更为重要。2009年,中国的风能产业里,维斯塔斯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70家,但美国的对手“并不多”。“美国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恩格尔说。
“这是一场竞赛,看谁能吸引外界投资。”美国风能协会的CEO丹尼斯·伯德说。
《今日美国》直呼:“在新能源竞赛中,美国暂时落后于中国。”
新能源定价权之争
美国的媒体似乎在向政府施压。其实,奥巴马政府自宣誓之日起便开始布局。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他对美国“收复失地”充满信心,奥巴马政府已经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比如提供800亿美元刺激电动车用电池的发展。
而且,美国相关技术的研发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比如涉及清洁燃料的生物能源技术。美国基础研究经费的49%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欧盟第六研究框架计划的46%用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新能源科研方面可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个名为中国绿色科技的组织称,中国将成为全球绿色能源最大的市场之一,但是否能成为这一行业的创新中心仍是个未知数。中国目前面临一些挑战,2008年,30%以上通过风力产生的电能没有进入电网。部分的原因是缺乏输电线路,同时创新不足。
核心技术以及突破性创新是新能源经济的制高点,抢占了这一高点,便掌握了定价权。无论是石油还是铜、玉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近日在第二届国际商务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就降价。
正因为这样,从上游布局,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要务,否则仅有大量的工厂以及产品,但自己却决定不了价格,一如煤炭。这也是姚坚在论坛上给出的建议。
此外,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角力还带来了许多联想。
“美国重返亚洲的立足点,便是在资源方面制造紧张局势,大范围围困中国所需要资源……通过产业控制实现市场奴役,通过资源的“坚壁清野”,实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役使。一旦新兴市场经济体被迫面临资源瓶颈、市场恶化、投资乏力等恶劣条件,美国则以‘救世主’的姿态重返,与之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城下之盟。”中国基金论坛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文章中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