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外资倒腾"中国碳"乘虚而入 碳交易多数遭贱卖

发布时间:2010年6月12日 来源:华夏时报

....


  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不在少数。


  2008年,宝钢公司以10欧元/吨的价格向英国瑞碳公司、瑞士信贷集团出售碳排放量,美国国际集团(AIG)以6.5美元/吨的价格向新疆和四川购买碳排放量。而就在荷兰和世界银行进行碳交易时,碳排放量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3.15欧元/吨。


  因此,虽然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全球的碳交易总额将高达15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有望在其中占据三成以上的份额,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印度少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


  新交易规则存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CDM市场步入了十字路口。现行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即将结束,而新的交易规则成形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磋商。


  路跃兵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不再签新的项目,因为2012年以后的情况不明朗,从国际情况来看,对于要减排多少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就看不到需求,无法操作。另外,目前国内政策上暂时也不批准2012年后的项目。


  东北证券分析师吴江涛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碳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相结合的衍生市场,也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不仅如此,雷曼兄弟公司等投行的倒闭,也使得诸多碳信用额度成为遗留问题。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受到了牵连。


  据统计,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在CDM项目领域管理的碳资产总量达到1500万吨,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美国国际集团、高盛国际、美林银行、摩根士丹利、盖茨基金等投资公司在中国都参与了CDM 发电项目,随着这些公司破产、被接管以及改制成商业银行,许多CDM项目出现了不确定性。


  此外,CDM价格的大幅下降还带来了许多已经签约的项目出现违约现象,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国内碳市场的动荡。据路跃兵回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的时候,碳排放量的价格在欧洲一度跌到7欧元。


  “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退出这一行业。”龚俊松说,“但从政策层面来看,既然中国首先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到45%,那么在2010年十一五规划结束前,国家就会有相应的节能减排和碳交易方面的政策出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