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率增大
对气象预报提出新挑战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极端的、突发性的气象灾害频率增大,强度加强,这对气象预报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提高监测和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要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有了这种信息要很快地让灾区的老百姓以及生产部门、指挥部门第一时间知道。
气象专家认为,在提高预报预测水平的同时,社会各界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预防措施,以更有效地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对于排水管道等现有的城市设施,如果不能适应频繁发生的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政府应该尽快投资进行改造。张强说:“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当初设计标准低,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降水强度,就不能够及时地把水排出去。”
张强建议,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要按照《气象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即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
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就气候可行性论证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气候可行性论证对于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他说,“不过,整体而言,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于新文还强调指出:“要减轻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让防灾减灾知识深入人心、增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同样非常重要。” 刘 毅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