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高层动态 » 正文

张国宝:发展低碳能源 倡导城市低碳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0年7月3日 来源:中国网

....


        三是在大城市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纯燃煤电站。去年11月,上海洋山港LNG接收站建成投运,开始为上海市民提供清洁的天然气能源,并配套建设上海临港燃气电厂,总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北京市大力推进燃煤电站改造和搬迁,我已建议拆除或搬迁位于北京市区的四座燃煤电厂,即拆除位于CBD中心区的国华东郊热电厂,异地建设燃气热电厂;拆除天宁寺热电厂;大唐高井和京能石景山电厂实行煤改气或异地建设燃气热电厂,这些项目的完成将使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已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响应,即将实施。在大中城市发展分布式燃气能源项目,如北京火车南站和广州大学城热电冷联供项目就是很好的示范。另外,重庆等城市也已经开始推广火电厂“煤改气”工程。


        四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建设集中供热机组,大量取代燃煤锅炉。中国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近50万台,每年排放大量烟尘。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北方大中城市建设集中供热的热电机组,鼓励工业园区建设背压式供热机组,优先安排以“上大压小”方式建设的热电项目。2009年全国热电机组装机已达到1亿千瓦,2010年上半年又核准热电联产机组360万千瓦。热电机组的建设替代关闭了大量燃煤中小锅炉,仅沈阳市就拆除了5000根烟囱。


        五是燃煤电厂安装脱硫设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近年来,中国新建的燃煤电厂全部配套加装脱硫装置,同时加大既有电厂的脱硫改造力度。2009年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投运容量达到4.6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2%提高到现在的71%。2005-2009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增长70%,而同期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3.14%,火电厂烟气脱硫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


        六是大力实施节能和提高能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在能源工业领域,我们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从2006年到2009底,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相当于英国全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今年还将继续关停1000万千瓦。这些关停的小机组用大机组替代发电,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亿吨。


        当前,建设低碳城市,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很多城市已开始行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充分展示了低碳城市的未来。葡萄牙馆极具特色的软木外墙,英国伦敦的零碳馆,瑞典马尔默的绿色屋顶,加拿大温哥华的环保木屋,日本大阪的樱花隧道,德国佛莱堡的向阳屋等,都展现了绿色和低碳的理念。

        女士们,先生们,建设低碳城市,应对环境变化,需要城市领导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市和环境和谐。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城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绿色支柱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推进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低碳化发展。在大城市不应再建设燃煤发电厂,上海、南京等缺煤城市更应作出表率。但现在我们有些城市还在热衷于在本地建设燃煤发电机组,去年我国煤炭生产量已达28亿吨,进口超过1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面临上升的压力。


        第二,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贯彻低碳理念,着力推进交通、建筑和照明节能。推广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建筑。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强城市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建设。推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能源消费的主体,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倡导绿色的出行方式,采用低碳的居住方式,使用高能效的家用电器,积极树立节能是最清洁能源的意识。


        第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当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应该加强交流,推动务实合作。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共同投资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美国的骆家辉商务部长带领30家新能源企业到中国洽谈合作。中国和日本刚刚签署低碳示范城镇建设项目。丹麦的维斯塔司、西班牙的嘎米萨公司在中国投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我们将与有关国家分享经验,为推动能源和城市的低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上海世博会正在向世人演绎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灿烂主题,“绿色”、“低碳”无疑是这一主题的体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低碳城市,共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