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据了解,中国有64万公顷的蔬菜大棚, 如果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大规模推广,或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
“建设一个0.5公顷的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需要投资80万,可使用20年。如果在其中种植750棵藻树,生产运营成本为30万,每七天可收一次,每年大约可产生60万的收益,利润为26万,大约3.1年可收回成本。”神农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许德平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通常的项目要7到10年的时间。”
北京华夏九州科技研究院院长孙以川曾表示,薄膜太阳能大棚的推广,其效益不仅在于大棚本身,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农业市场。他以牙苗菜这种具有深加工价值的经济作物为例,一个八亩的薄膜农业大棚,大约每年需要1200亩土地来为它提供生产所需种子,这样在一线城市周围的配套耕地价值就大大提高。
在日本,薄膜太阳能大棚的市场空间同样巨大。记者获悉,2009年日本的太阳能蔬菜大棚市场为95亿日元,在日本政府补助政策的刺激下,这一市场到2020年有望增长到420亿日元。
由于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模式刚刚启动,而且多为示范区,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还存在诸多疑问。
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寿命较短就是关键问题。根据专家表示,晶硅电池在国际上得到证实的使用寿命超过30年,而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则说法不一,长的说有25-30年,短的说只有10年到15年,而神农的商业模式则是建立在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为20年。
对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发展至关重要的分光技术,现在也刚刚起步。目前大部分薄膜电池是不透光的,或者透光率很低,“如果提高透光率,如何将分光技术与太阳能电池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在研究的很少。”许德平表示。
许德平进一步分析说,在有了好的分光技术之后,也要考虑分光技术与种植和养殖种类的结合,什么样的结合最为有效,投入产出最高,“目前这些都在探索之中,也没有很好的答案。”
最为致命的是,“透光率高了,发电效率就低了,这两者不可以兼得。目前,透明薄膜太阳能电池无法回避这一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对记者说。
此外,国家对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电站的补贴不高,也是影响这一示范项目推广的重要因素。今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提议,在“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补助50%的基础上,将资助比例提高到70%。
“这一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到底行不行得通,目前我持怀疑态度,只有等待市场最后的检验。”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太阳能风险投资人士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