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保护提速初见成效
“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这是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所得出的结论。逐步减少稀土出口必将成为不可阻止的趋势。
2010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30258吨,比2009年下降40%。
与此同时,酝酿多时的国家稀土战略开始提速,有关稀土的举措接连出炉:北方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营全自治区稀土战略资源;南方15市产地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商务部委托五矿商会召集各主要稀土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明年的稀土出口工作安排。
张安文认为,这说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对于把稀土储备这件事提到日程上来真正操作起来了,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使中国在稀土事务上的话语权能够“硬气”起来,这对国内稀土行业长远的走向、平抑价格、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一个大的稀土库存有战略意义。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不仅是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总体而言,中国将逐步减少稀土的出口和生产限制,但由于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很大,所以下半年的限制会比较明显。
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认为,我国要拿回稀土话语权并不容易,国家稀土战略提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拿回定价权,因为在国际交易市场上的话语权取决于这个国家在世界整个合作分工中的地位,在金融、经济等行业中的历史地位。作为稀土大国,我国现在控制稀土出口可能会对发达国家产生一些影响,但面临的复杂现实却不容乐观,离获得话语权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中国整肃行动或可让稀土成为一个全球产业。但现在得出中国一定胜出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深加工成发展方向
“大国”变“强国”,高利润应用环节是关键,中国并不愿意永远做世界工厂,有原料、有技术、有市场,才能在国际稀土产业享有话语权。”
目前我国稀土产业的产品深加工和后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低,主要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级产品比重达75%,利润率较低;初级产品竞争过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缺少,产品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我国稀土矿主要分布地为内蒙古、四川、山东和江南七省,其中白云鄂博矿占我国稀土储量的80%以上,这些地区大都希望进军利润更大的下游加工业,而不愿仅仅提供原材料。
“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针对稀土原材料,但鼓励出口稀土加工成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王彩凤的话道出了国家稀土战略的目的:不再做原料出口国,而是鼓励国外的稀土深加工企业到中国办厂,从而推动我国稀土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谋求产业链话语权。
“目前来看,不论从选矿、分离技术和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的材料生产,我国都拥有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稀土产业欠缺的是装备水平不高,日本现在生产稀土产品时,运用的设备都是无人化、自动化的,而中国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中国稀土行业的欠缺还体现在功能性产品上。目前国内不具备这些高端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张安文对未来中国稀土发展谏言:“稀土产业的发展,不能只从稀土着眼,还要依赖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行业等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