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引进技术和装备很宽容,对自主技术和装备要求很高,企业负责人往往难以承担其中的风险。我国没有激励政策的支持,激励政策能够形成一定市场环境,会对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进行引导和推动。
《科学时报》: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和政策条件下,IGCC和联产如何得到成长和发展,在体制上有何障碍?国家制定了哪些相关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IGCC技术的发展?
肖云汉:煤炭资源的高效、环境友好利用,不仅要重视生产,而且要重视利用。让IGCC和联产系统跨越行业界限,实现资源整体利用最优。
由于煤炭能源利用系统,特别是IGCC和联产系统,投资巨大,生命周期长,升级换代不易,因而确保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相容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权威的能源协调管理部门,多部门涉及能源工作,时常缺乏配合和衔接,因此可能影响局部、行业、部门的利益和垄断,影响各自对IGCC和联产的认知和客观判断,更难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煤炭利用价值观改变的挑战。
清洁煤能源技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系统性工程化强,但市场大而稳定。我国战略上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建立研发、中试、装备、工程示范、工程应用、学习提升一体化创新价值链,创出符合我国自身需求的洁净煤利用道路。
目前我国新一代关键核心技术依靠进口,难以建立经济上可承受的清洁煤能源系统,也难以形成下一轮技术升级的基础,且我国尚缺乏创新价值链的体制保障,缺乏长期坚持创新的环境。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发展IGCC和联产的宏观政策。诸如,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列为优先发展主题,“重点研究开发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
在2007年6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在能源开发和转换重点领域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其中煤的清洁高效技术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重点研究开发方向之一就是IGCC。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10月29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部分指出,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大型联合循环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然而,对于超洁净、高效煤电技术,例如“863”计划支持的IGCC和联产示范工程,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只是在煤电建设政策中提到:优先安排采用国产化设备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科学时报》:IGCC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如何?政府应该如何制定一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才能培育产业?
肖云汉:IGCC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国家“十一五”期间“863”计划支持的3个IGCC(1320兆瓦)和2个联产示范工程的总投入将达到200亿元。另外,拟建设的IGCC电厂容量达到2500兆瓦,总投资达到近200亿元。根据已经完成的中国发展IGCC联产的路线图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国IGCC的装机将达到20~100吉瓦。IGCC投资成本按8000元/千瓦计算,届时将拥有约1300亿至7700亿元的市场值。
国际能源署(IEA)《能源技术展望2008》报告指出,要使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2005年水平,到2030年全球IGCC装机容量需达1亿千瓦,到2050年需达5.5亿千瓦,届时可实现二氧化碳年减排6.6亿吨,而到2050年,化石燃料电厂采用CCS技术的比例将达16%,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9亿吨,IGCC+CCS是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的重要技术选择。
建议政府对新建IGCC联产项目在审批、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
一是建议政府制定持续和稳定的政策支持建设系统级的IGCC、联产和CCS工程化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研发;政策保障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得以应用;支持建设国家级IGCC联产示范工业园及项目,培育新兴清洁煤能源产业。
二是给予IGCC和联产示范项目必需的煤炭资源保障。
三是对IGCC示范工程立项进行快速审批。
四是对IGCC和联产示范项目注入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
五是将IGCC和联产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专项资金范围,按照文件规定,对项目建设给予5~10年贴息扶持。同时,为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要,请求国家给予国债资金、国债地方转贷资金、技术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利用政策性银行为企业发行债券、取得低息项目贷款、技援贷款等优惠贷款,为项目的资金筹措提供便利和帮助。
六是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对大型设备采购可抵税。
最后,市场准入和产品价格政策。如果按普通燃煤电站上网电价计算,而不考虑IGCC和联产项目的环保效益,将直接影响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议制定上网电价的优惠政策,同时提高机组设备运行小时,在上网时间方面制定对IGCC电站的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