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还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5000万吨,将再形成1600万吨标煤的节能量。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2006年降到了1.17吨标准煤,2007年又降到了1.06吨标准煤,但仍相当于美国的2倍、欧盟的4倍、日本的8倍。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5月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未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直至撤职”。
解振华11日表示,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有望实现。
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节能减排不仅是出于节约能源资源需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抓手,也顺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气候安全的潮流。
工业化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国际社会在过去20年来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必要会有合理的增长。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厉行节能减排,有效地减少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几年来,我国正全力通过采用加强管理、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政策措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我国在建的清洁能源核电站装机总容量、太阳能等光伏生产能力和太阳能集热总面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
解振华说,“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后,全国就能实现节能6亿多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
他指出,去年,我国又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但“我们一定会说到做到”。
解振华表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人类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但地球的资源、能源、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节能减排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和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潮流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