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发改委:或在消费环节征收碳税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4日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


    一位参与《框架》制定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此低税率的主要目的,是先把征收碳税迈出去第一步,以后再改革。“第一步都走不出来,讨论具体实施细节根本没有意义。”


    环保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在碳税问题上主要涉及到如何核算和计量的问题,二氧化碳从统计上来说比较困难。“对我们来说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温室气体一个问题,很多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所以从根本上还是要从环境税的角度出发。”


    种种争议面前,有专家提出了分步走的策略:对于排放量大的支柱型企业,采取浮动税率的办法。例如,在碳税开征第一年给予低税率,但是同时告诉企业,三年或者五年后税率会提高到多少。对于与政府签订自愿减排协议的企业,可以实行零税率或者给予50%的折扣。


    “这样能给企业一个缓冲期,用来实现结构转型。”一位参加讨论的专家告诉记者,征收碳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碳排放的减少,要想有很好的效果,税负必定不轻。但“总不能一下把企业都搞死。地方政府也不会同意。”


    不过,下游的企业似乎已有心理准备。原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碳税几时开征对我们无所谓”。钢铁行业早已预测,上游能源价格将来一定会涨,而且涨价的速度会比碳税的增加幅度要大。开征碳税,将把能源企业的利润切走一块,对此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倒不是说企业不在乎,“我们只能说碳税是上游产品涨价的一个因素,就和处理一般价格变动没有什么区别。”


    碳税VS碳交易


    在众多的减排方法中,碳税和碳交易同为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接受。但因为其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使得这对“碳兄弟”各具特点,也使得业内对它们各有所好。


    美国推崇的是碳交易,而欧盟则推崇碳税。目前为止,欧盟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实施碳税,但具体的政策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除了欧盟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对碳税基本都持观望态度。


    碳税作为一种政策手段,一旦推行,其效果会十分迅速。但是,税收政策的推出向来比碳交易难得多。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由于其在传统环境上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现在对这些国家影响最大的恰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而中国的国情则复杂得多。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众多专家中,一些参与碳税设计的专家本身对碳税的效果就不看好。他们认为,按照目前设计的税率,即使碳税出台,在短期内也难以对减排产生多么实际的效果,“可能更直接的效果还是体现政府的决心。”


    碳交易更多的是面向自由的市场机场来运行。目前的碳交易市场有强制减排也有自愿减排。


    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中国就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碳交易的国际交易机制,对CDM机制的研究持续了十数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序自由的碳交易市场。


    但是,目前进行的碳交易大多是基于CDM机制之下的,受到的制约较多。


    “发达国家是希望我们能设定一个排放量的上限。但是,我们正处在发展时期,一旦设限,必定会限制国家的发展。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目的。”《京都议定书》执行理事会委员段茂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因为不可能设定二氧化碳减排的总量限制,所以,中国正力推碳交易。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的碳排放交易所正在力推企业自愿交易。据气候谈判对外办公室的一位官员透露,中国有意建立碳排放自愿交易试点,可能会选择上海、珠海作为试点。但具体推出时间并没有透露。


    记者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开发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完善统计体系,这一工作有望在近年内完成。这些统计数据,将作为碳税开征的一个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办公室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碳税政策,他也十分希望能看到碳税早日出台。“在气候谈判时也能用得上。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