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呼吁保护“中国制造”声誉
“今年需求非常旺盛,带来了光伏产业产能的大规模扩充,但明年的变化将对企业品牌、服务、技术会更加看重。”国内第五大光伏制造商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表示,“那些只求短期行为的企业将不太好过”。
在此背景之下,瞿晓铧表示:“我最担心的是中国制造的声誉受影响。”
而现实是,国内很多企业对于质量还不够重视,在质量管控方面有缺失,甚至有的企业恶意造假给中国光伏企业“抹黑”。
高纪凡举例说,2008年西班牙光伏装机“狂飙突进”期间,由于市场严重缺货,甚至有中国企业以纸板冒充光伏电池。而在普遍缺货的2010年,国内主流的光伏电池制造商都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来自国内同行模仿的假货。施正荣透露,2010年,无锡尚德不得不安排200万美元用于打击假货。
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国内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销售光伏组件时做出了较高的承诺。高纪凡预计,再过一到两年,中国一些企业将不得不因为产品未能实现协议达标而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诉讼。
光伏巨头纷纷表示,目前中国光伏产品还未在世界上成功构建出“一流品质”的形象,一旦出现光伏产品负面新闻,将对全国光伏产业带来不良影响。光伏企业亟待在行业中树立起“质量为先”的标准,以免因为个别企业行为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高纪凡甚至呼吁成立行业质量促进机构。
国内光伏市场亟待开启
一方面,呼吁国内企业练好内功,保持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光伏巨头和专家也希望能够启动国内市场。
石定寰表示,中国光伏制造产业虽在短短数年间实现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95%以上产品依靠国外市场的矛盾,国内市场亟待开启。
国家能源局此前曾预测,今年中国的光伏累计装机或达60万千万(600兆瓦),实现翻番增长。尽管如此,600兆瓦与今年中国预计的7000~8000兆瓦产量相比,仍不足10%。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公司总裁荀建华也在论坛上呼吁,中国尽快启动适合国情的上网电价方案,以撬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也表示,期望中国尽快推动光伏市场从兆瓦级进入吉瓦级市场。
“上网电价法”是德国的经验,通过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高额补贴启动市场,随后有序降低补贴,带动行业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也认为,尽快对光伏发电实施“上网电价法”是科学启动我国光伏市场的关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