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数据的要求和当前的承诺之间存在差距。但这份报告说明,当前谈判所围绕的一些可选办法足以让我们实现整体目标的近60%。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墨西哥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长埃尔维拉(JuanRafaelElvira)说:“《哥本哈根协议》中各国就减排所提出的削减努力,比《京都议定书》所实现的减排高出近三倍,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体现了进展。但我们必须将当前的承诺正式书面化,将其转化为发达国家的正式承诺和发展中国家的明确行动。”
另外报告还显示,这些承诺如何实施,例如谈判如何确定审计规则等,几乎与承诺的数字本身同等重要。简言之,减排的规则和承诺同样重要。
施泰纳说:“这样仍可能留下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差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若能提高减排承诺,并对诸如垃圾场中的甲烷、生物质和动物粪便的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等所谓的一系列‘非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采取行动,这一差距则有可能弥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 (ChristianaFigueres)指出:“报告既强调了减排的可行性,也强调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以提高当前并不充分的减排抱负。出席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各国政府必须坚持在哥本哈根、在联合国做出的承诺,并且加快努力,商定减排方案,使世界有机会将升温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
该评估报告题为《排放差距报告:<哥本哈根协议>是否足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或1.5摄氏度以内》,是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中国、丹麦、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荷兰、新西兰、瑞士、英国和美国25个研究中心的30多位研究员的共同成果。
该报告以联合国气候公约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开展的工作为基础,同时评估了实现一个更艰难的目标(即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可能性和办法。
报告的一份附件还逐一评估了10多个主要国家的承诺,包括印度、俄罗斯、美国等。
报告设定了多种假设情境,包括各国全面履行其减排承诺的最大值的情况下2020年的估计排放,以及各国若仅履行减排承诺的最低值的情况下2020年的排放。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期间和之后,包括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做出了视其他国家采取行动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气候资金支持的供给情况)而相应变化的承诺。
与此同时,欧洲联盟的减排目标为20%,但却表示可以增加至30%,前提是其他国家也照此行事。加拿大表示将效仿美国的做法,而美国17%的减排承诺取决于相关法律是否得到通过。
另外,报告强调了必须确保与土地用途、土地用途变化与林业核算相关的规则必须“严格”,并确保剩余排放配额的使用问题得到解决。报告发现,这些问题背后的规则所产生的影响可以与减排承诺本身的影响相当。如果规则设置不当,承诺则可能受到影响。
施泰纳说:“世界气候模型科学家的这次空前合作,明确强调了将气候变化限制在可控范围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随着一年一年的拖延,展开低成本高效益行动的窗口正日渐收窄。坎昆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全世界应抓住这次机遇为商定一项新的国际条约而努力,以弥合排放差距,使这扇窗口继续敞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