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研究报告 » 正文

新能源产业:大批企业突击上马 恶性竞争潜伏危机

发布时间:2009年9月11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张弛有度”,整体布局。像现在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一千瓦时成本是3至4元钱,要上规模发展就需巨额补贴,如果企业慢慢积累技术力量和运营经验,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提速发展,发电成本可以降到每千瓦时1.5元至1元,这样成本要小得多。

  恶性竞争潜伏深层危机

  一些熟悉国际国内新能源开发现状的专家认为,由于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两头在外”,我国盲目上马的部分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引发深层危机。比如核能,核心原料为铀,但我国储备少,需要进口,发展一旦上规模就容易受制于人。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石元春还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分析认为,这一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硅材料提纯技术,全靠从日本和德国进口。2006年之前,上述两国只愿意提供多晶硅材料,从中赚取高额利润,2006年之后却突然同意向中国输出相关技术,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太阳能光伏企业在中国迅速呈“遍地开花”势头。

  针对这一变化,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认为,硅材料提纯就是对化石能源进行加工,是典型的重“终端环保”而轻“过程污染”,其背后隐藏着跨国公司联手扼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阴谋。我国一旦同意从2012年开始履行《京都议定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责任,联合国不会对中国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相反,中国反会因为太阳能光伏生产线属于高耗能产业受到罚款。而日本、德国等国将这一高耗能的产业成功转移到中国后,让中国给他们供货,则可从中赚取数倍的利润。

  一方面是大量企业迅速上马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企业以超低价参与定价竞争。不久前,在国家能源局主持的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招标过程中,某公司甚至报出了售电价格为0.69元每千瓦时的投标价,这一价格不仅远远低于目前光伏发电行业每千瓦时3元钱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国际光伏产业的价格。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光伏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大型企业用资金血拼招标价格、又以低价格采购中小企业光伏产品的阶段,“如果现在就出现上述局面则与国家产业相违背,不利于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