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终被否决 居民曾强力反建

发布时间:2011年2月9日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


  可能污染水源地是硬伤


  一位海淀区的官员对记者说,这不仅是海淀一个区的问题,也关系到北京市民集体利益。“垃圾焚烧厂建设在水源地,就有可能发生污染,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在黄世平和其他众多居民反建的理由中,最坚挺的一个原因无疑是紧邻的京密引水渠。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证实,垃圾焚烧厂被弃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规划的地址距离京密引水渠太近,政府担心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影响到水质。


  京密引水渠位于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建设项目南侧不过一公里,该水渠将密云水库所蓄之水引入城区的输水渠道,是北京市的一级水源保护区。


  之前有专家明确表示,如果在六里屯建设垃圾焚烧厂,那么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的最大落地浓度将出现在下风向距烟囱1332米处,正是京密引水渠距焚烧厂的距离。


  居民黄世平作为一名退休学者,从2007年开始加入到反烧小组中,通过几年的研究,他认为,六里屯从地理位置、地域形态和环境容量三个方面均不适合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规划滞后成为弃建推手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高级工程师、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其实15年前选址时,我就非常反对在这个地方建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后地区必定会发展起来,有人居住了,必定会反对。”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规划,始于15年前。但随着海淀区的经济快速发展,15年前的规划地址百望山后地区,已经成了现在经济发展的新区域,同时地价楼价攀升,周边高档小区鳞次栉比,这让政府觉得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太不合适了”。王维平说。


  而且,从规划的角度上来看,垃圾焚烧厂周边聚集了太多居民。据记者了解,总人口达到20万人。


  2003年,海淀区政府提出建设海淀北部新区的战略,明确了在北部地区全面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海淀新区。这个区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3%,包括西北旺、温泉、苏家坨及上庄四个镇。规划建设的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就位于上庄镇。


  记者昨天看到,目前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周边地区拆迁施工数量较多,其中很多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看好“北部新区”的潜力,有的楼盘每平方米房价已远超过两万元。


  移址


  替代地非门头沟


  六里屯反烧成功,替代地是同处海淀区的苏家坨。此前盛传的垃圾焚烧厂移址门头沟区的说法,不攻自破。


  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赵凤桐向记者表示,自家的垃圾必须自家处理。


  对于新址苏家坨,黄世平并不是很了解,“我看到报纸上说可能要搬迁五个村子”。按照海淀区政府去年年底公布的计划,拟在苏家坨镇大工村地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量预计将达到2000吨,可以算上一个中型的垃圾焚烧厂。


  王维平说,苏家坨镇最早就有一个垃圾填埋场,但垃圾处理极不规范,几乎都是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那里甚至没有防臭过滤设施”,2007年,海淀区关闭了包括苏家坨填埋场在内的44座垃圾处理厂。关闭后,这些非正规垃圾场的垃圾基本都清运到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王维平指出,严格意义上来讲,替代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不是苏家坨,而是寨口矿一座被山头包围几近废弃的矿区,距离大工村不到2公里。“最大的优势就是远离居民区”。


  距离寨口最近的大工村建在半山腰,常住人口300余人。对于要建设的垃圾焚烧厂,这里的村民并没有太多了解,有居民听到记者的询问,即表示反对,但也有居民认为,可能没有什么影响,“能搬迁更好,住上新楼房”。


  “当时是媒体的误读”。王维平解释,其实海淀根本没有在门头沟建设垃圾焚烧厂的计划。他说,海淀区的日产生垃圾总量在3600吨。按照计划,海淀自己的焚烧处理能力约在1000多吨,由于当年启动建设的位于门头沟首钢鲁家山停产矿区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可达到3000吨,本身足够消化石景山和门头沟的垃圾,所以当时计划鲁家山也将处理一部分海淀的垃圾。


  对于最终为何没有选择在门头沟区建设垃圾焚烧厂,海淀区和市政市容委固废处的几名负责人,一致以不了解情况为由拒绝回复记者。

  本报记者文静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