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题为《有利于地球的元素被毁灭性开采》的文章写道,当代最绿色环保的一些科技———从电动汽车到节能灯泡到大型风力发电机———都依赖一组特殊的物质才能存在,它们被统称为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几乎完全产自中国。稀土元素中的镝和铽非常紧缺,因为它们是绿色能源产品的魔法配料。极少量的镝能够使电机中的磁铁变轻90%,铽则可以使灯泡节能80%。世界上99%的镝和铽产自中国,而中国的产量大部分产自广东省北部和邻省江西的约200个矿山。开采稀土资源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文章介绍说,古云村,一个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小村落,茂密的竹林和香蕉林中,环境破坏的痕迹清晰可见,棕红色板结泥土已经龟裂,山谷下的土地寸草不生,那里曾经生长着青翠的水稻。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最终进入溪涧和河流,破坏稻田和渔场,污染水源。这可能就是美国封存本国稀土矿而从中国进口稀土的主要原因。
1986年,中国稀土产量首超美国。美国一份名为《稀土元素———全 球 供 应 链 》 的 报 告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稀土储量的36%,产量为1 2万 吨 , 占 世 界 稀 土 产 量 的9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13%,而产量为零,所需稀土资源主要从中国进口。
提高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据统计,1980年,全世界稀土产量为2.6万吨,2007—2008年,全球稀土年产量达到12.4万吨,其中产量最多的中国为12万吨,占全球稀土产量的96.8%,其次是印度,为2700吨,巴西650吨。美国和独联体国家稀土储量占全球稀土储量的32 .5%,但迄今稀土产量几乎为零;澳大利亚稀土资源丰富,但几年后才能提供稀土资源;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大量进口稀土资源。2010年12月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将在2011年建立稀土等原材料研究中心,德国科研界将为保证本国工业发展提供安全、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原材料做出贡献。但是,这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稀土资源价格继续看涨。
基于全球稀土资源供需趋势和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减少的形势,我国的政策应该是,第一,加强宏观调 控 , 进 一 步 整 治 和 规 范 开 发 秩序 , 提 高 稀 土 资 源 回 收 率 和 利 用率;第二,在开采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千方百计保护生态环境,不为子孙后代留下后患;第三,增加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核心专利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 定 价 权 , 提 高 综 合 经 济 社 会 效益。与此同时,要建立储备制度。“稀土之父”徐光宪指出,美国国防部和日本防卫厅都有战略元素储备制度,规定包括16种稀土元素在内的35种元素为战略元素。他提出,我们也应该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蕴藏在少数国家的“工业维生素”
现有勘探表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稀土资源,但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9年世界稀土资源蕴藏量约9850万吨,其中,中国占36.5%,独联体国家占19.3%,美国占13.2%,澳大利亚占5.5%,印度占3.1%,其他国家和地区占22.3%。
中国稀土储量曾占全球储量的约90%。从1958年开始,中国开采稀土资源,50多年来,为其他国家供应了大量稀土资源,国内稀土储量急剧减少。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资源出口量增长了10倍,中国稀土资源出口量已占世界稀土资源出口总量的90%以上。《上海证券报》2010年10月援引商务部官员介绍的数据显示,过去13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总储量的比重已从43%降至30%,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中国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
美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为保护稀土资源,美国在1997年就封存了国内最大的已探明稀土储量达430万吨的芒廷帕斯矿。美国《科学新闻》2010年11月19日援引一份新的报告称,美国14个州发现了大量稀土矿藏,其中已知储量最大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山口、阿拉斯拉州的博坎山脉和怀俄明州的贝尔洛奇山。
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美国正在重整稀土战略,准备重启稀土开采。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0年9月刊登题为《美国重整稀土战略》的文章介绍:“美国正匆忙采取行动,恢复生产国防装备和绿色科技所必需的原材料,以应对各方对中国主导稀土行业日益加剧的忧虑。”文章援引众议院凯茜·达尔肯伯的话说:“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确保我们有充足的供应,那么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我国肯定将陷入危险境地。”她已拟定法案,旨在使美国未来五年内实现自给自足。
澳大利亚迄今仍是稀土生产为零的国家,但投资者预计,澳大利亚数年内或成稀土生产大国。法新社2010年10月援引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负责公司业务发展的副总裁马修·詹姆斯的话说:“由于中国自身资源有限、中国本国发展需求以及中国提高国内生产效率的愿望,我们认为,今后5年到10年,中国可能成为稀土净进口国。”一位稀土投资者说,人们很快就会“高度关注”澳大利亚。他说:“当你阅读最近有关稀土稀缺性的国际文献时,你会发现其中提到澳大利亚。但是,没有人了解,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储量的46%。而且,我们的矿藏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好的。”
日本没有稀土资源,却是储备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日本时报》网站2010年10月援引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日本90%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据日本冲绳大学教授刘刚介绍,日本从1993年起开始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据估计,目前日本的稀土存量已经足够该国使用至少20年。2010年10月10日,香港《明报》社评指出,科技大国日本早在20年前就开始落实稀土储备,日本的策略具有深厚战略意图。日本的稀土储量可以用50年。2010年10月3日法新社援引日本帝京大学教授谷内达关于进口稀土资源的建议:“从长远来看,日本应该使其供应多样化并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90%的供应依赖中国是很棘手的。”日本继续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的同时,正在扩大其他来源。据法新社2010年10月22日介绍,日本和越南准备就联合开发稀土资源达成协议。越南两处稀土矿每年至少提供7000吨稀土资源,足以满足日本20%以上的稀土需求。据2010年11月24日日本《读卖新闻》介绍,日本一家商社在 澳 大 利 亚 获 得 了 稀 土 矿 山 开 采权,已与当地某民营企业就有关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如果正式达成协议,日本可在今后数年内确保每年获得约8500吨稀土,相当于日本稀土年需求量的近30%。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