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广州规定垃圾不分类要罚款 试点效果不明显

发布时间:2011年2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

  广卫街都府社区:


  街道上垃圾分类桶依然混放


  广卫街去年6月刚刚启动试点,按照当时提出的计划,在头三个月的时间选定辖区1所小学、1个机关单位和4栋楼宇进行试点,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相对完善的回收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在辖区都府社区和越华大院社区的2000多户居民内实行推广,并以此逐步推进全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实现生活垃圾末端减量40%。


  昨日记者走访了都府社区,发现实行试点的只有6号、16号和18号居民楼,在居民楼底放置了《居民生活分类情况统计表》,每一层楼的分类情况都有登记,分类正确的,会写上“正确”,如果不正确,就会写上放置错误的垃圾类别,比如在蓝色垃圾桶内,应该放置“湿垃圾”(餐厨垃圾),但有的放置了纸或者包装袋,也会被列出来。


  “每个星期都有人来检查的,有一次我把吃饭的饭盒丢到了白色垃圾袋里,就没有奖品了”,住在三楼的郭姨对记者说,街道每个月都会发蓝色和白色的胶袋,白色胶袋放可回收物,蓝色胶袋放剩饭剩菜,如果整个月都没有人放错垃圾桶,整栋楼的人就可以得到奖励,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分类。


  楼道上的垃圾分类已经很好,但记者发现,街道上的垃圾桶却不尽如人意。记者见到,垃圾桶上都贴着“生活干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生活湿垃圾(餐厨垃圾)”标志,标志上都写明了垃圾种类,其中“生活干垃圾”就写着“废纸、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橡胶制品、陶瓷、渣土、婴幼儿妇女及病人的卫生用品”,“生活湿垃圾”就写着“剩饭、骨头、菜叶、菜根、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虽然标示明确,但垃圾桶里依然混放,在“湿垃圾”的桶内,就放着方便面桶、用过的纸巾、木筷子等垃圾,这些垃圾本应放在“干垃圾”桶内。在“干垃圾”桶内,却放着鸡蛋壳。泡沫餐盒在两个垃圾桶里都有。


  另外的一对垃圾桶更加肮脏不堪,桶口上布满粉条,“这些是小学的学生倒进去的,吃剩的饭菜就倒进去”,正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韦姨说,“本来应该分(分开投放)的,但那些居民不懂得分,特别是那些老太太,不看(标志)的,见到垃圾桶就倒进去了”。


  韦姨说,楼道上的垃圾和街边垃圾桶的垃圾都会有人收运,干垃圾分拣出来的废纸等就拿去卖,湿垃圾就运去压缩站。


  市民网友反应


  开罚无可行性


  记者昨日采访的市民大部分都认为,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对个人开罚的可行性不大。住在芳村花园的王文轩表示,要做到分类投放“很难”,“每层楼都要多放几个垃圾桶,资源不够吧。”


  大洋网的调查显示,截至昨晚7点40分,88%的网友认为垃圾不分类个人处理不可行,没有监督主体,可能会跟“控烟”禁令一样成为一纸空文。另外有七成网友表示,不清楚垃圾怎么分类,平时没管住,这方面宣传接触得少。认为垃圾分类管理规定难起成效的网友中,有40%的人认为是因为部分地区垃圾管理滞后,更别说分类,有28.8%的人认为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市民意识不强。(何颖思)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