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利集团,情况也非常相似。为应对金融危机,该集团实施了“三大战役”,不是收缩战线,而是主动出击,提出从7月1日起大干90天,实现销售180兆瓦的目标。公司预计全年将完成销售450—500兆瓦,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0%—12%,较去年相比大幅增加。
英利集团对硅料的需求较大,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生产而是靠购买硅料加工成太阳能组件,往往受制于人。负责该集团媒体事务的李伟经理表示,上马多晶硅项目主要是为了延伸产业链,完善企业自身配套功能,即使投产短期内也无法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视和支持,为了抢抓机遇,各地均在“赛跑”,新能源产业“到处开花”以致给人一哄而起的印象。
“现在一提光伏产业项目就是多少兆瓦,实际上不光是规模,还应该重视科技含量,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制定一个行业门槛。否则,会把这个行业做滥。”保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副处长张惠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无忧虑。
张惠娟告诉记者,她不看好单纯多晶硅生产企业,令她同时感到忧虑的还包括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欠缺,光伏和风电核心技术都没有真正掌握,产能出现一定程度过剩和部分企业存在污染问题等。
“多晶硅企业是否存在污染,跟提纯技术和工艺流程有关。”她说,英利投资120多亿元多晶硅生产项目,采用的是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她并不担心,担心的是一些实力较弱、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硅厂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
黄志阳认为,当前处于能源革命初期,未来几年,全球光伏产业增长率至少将保持在30%左右。“未来4—5年,太阳能发电设备需求量将是2007年全年增量的5.8倍。”她说,从意大利、保加利亚、韩国等国家市场反馈来看,金融危机已逐步见底,需求出现反弹,“可以说光伏产业现在才开始起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