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风电方面,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风电开发,统筹落实市场消纳,做好输电规划,继续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争取并网风机累计达到5500万千瓦”。
同时,我国风电开发已逐渐由陆上风电向海陆风电双重发展。2010年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海上风电建设。
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并网容量达3107万千瓦,连续5年实现翻番。中国光伏发电规模获得较大突破,达60万千瓦。如此大幅的增长,难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真的一马平川了吗?
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在于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而中国的风电一直以来未能突破并网之忧。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前段时间曾公开表示,“风电运行不稳定,不能作为电网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适当参与电网调峰。”
发展新能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打造绿色清洁的现代化国家。新能源绿色电力成为电网的主要支持力量是重要的发展目标。史立山的一席话或许也透露出了对当前我国风电市场的无奈,如何解决风电运行不稳定这一问题,电网建设、储能调峰电源的建设必须跟上。
多措并举提高占比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到“十二五”末,将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要完成这个目标,是否掌握产业核心技术、解决电网建设等问题至关重要。
为新能源产业进行“输血”是提高核心技术的突破口。只靠企业自身去发展核心技术并不实际,当前阶段仍需政府的大幅投入进行支撑。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建议,政府应建立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的“孵化”机构,要搭建核心技术专利的流转交易平台,让技术更好地成长,还应在新能源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减少其资金压力扶持发展。
对于电网建设问题,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建议,由于我国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有效利用难度加大,我国必须自主研发远距离、大规模、低损耗输送电力的特高压电网核心技术。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未来5年国家电网将投资2700亿元上马特高压工程,建成坚强电网网架。发展特高压电网是 “十二五”期间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每年的开工线路都很多。特高压电网建成后,将为我国西部地区传统能源以及水电、风电提供向外输送的便利通道。
此外,由于尚未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善的产业体系,我国新能源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注重综合协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