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顺应低碳趋势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9月15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关键思路   危机带来大变动、大调整,环境保护必然置身其中


  记者:我们对历史上那些经济危机分析后可以发现,每一次大的危机过后,都有一个世界格局重新变动或者调整的过程。那么,在这一次的过程中,我们的环保工作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震:确实,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大变动或大调整。而这种变动或调整,又取决于人们在危机中如何去应对,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中成功转型。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环保工作者常说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调整,还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的调整,都是这样。这可以看作是危机对发展与文明的洗礼,是由危机逆生出的一个积极因素。因为,没有这种推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级政府,就没有调整结构的压力和动力。当市场前景很好,人人有钱可赚、企业稳稳当当时,不会或者很少有人会自觉主动地调整结构;只有当市场发生了变化,产品没有了销路,或者出现了能源、资源、环境的危机,才会去追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替代产品。


  我们既要看到这一轮危机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看到它由“危”转“机”的有利一面。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环保工作的机遇


  关键思路  


  进一步把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推到新高度


  记者:金融危机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机遇?


  徐震:一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风行有利于提高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关联度降低的现象。一方面,这些国家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代替了污染重而热值低的煤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商品来满足其国内的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却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础建设摊子庞大,出口产品数额巨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就难以避免。从全球一体化的视角看,没有中国的参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早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必定成为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环保工作从性质、责任和难度上,会比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也会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推到新的高度。


  二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由于长期粗放地发展经济,我们一方面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已经或即将开始面对这种资源短缺状况。毋庸置疑,这种双向受挤压的资源境遇,不是我们所要的现实。如果不从现在起就予以充分重视、拿出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必然要求重视环境保护。从本质上讲,节能减排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致的,节能减排面对的难题,也就是发展低碳经济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工业阶段的重化工工业特征明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污染物。我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方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的企业形态还不完善,创造、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大多进行着低水平制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因此,我们的节能减排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是绿色壁垒挑战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我们既要防止国际间利用低碳经济再度抬高绿色壁垒的门槛,甚至利用其来限制中国发展,又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利用包括倒逼机制在内的各种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技术标准差距,主动破解绿色壁垒。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扩内需、保增长战略下的环保工作


  关键思路 
 

  积极做好减排、面源污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创新、环保制度建设工作


  记者:我国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环保如何配合这一战略?


  徐震: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了环保工作的新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拓国内市场,及时调整走“内源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势头。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家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战略。
 

  环境保护必须积极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在以下几个方面顺势而为:一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抓减排,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使保增长、扩内需稳步推进,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也必须继续坚持污染减排,并以此作为倒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特别要注重解决重化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从总体上遏制污染加剧的趋势,走出一条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抓面源污染整治,以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都呈现出面源性,治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比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更复杂、更困难。我们要在前些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重视系统性、适用性的技术开发,来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基本建设势头猛,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块“短板”,有许多欠账,尤其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滞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我们有一个良好契机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