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效果也很不错,2010年我们在美销售约200MW,获得美国太阳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张建敏称。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太阳能在2008年为342MW,2009年为485MW,但到2010年则达到1GW,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市场。
在美国投资设厂,在张建敏看来,也是一个完善生产链的举措,“美国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和原材料的最主要供应商,另外,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一些辅料也主要由美国厂商生产,通过在美国设厂可以实地了解美国的太阳能产业配套情况,把握最新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
事实上,在美国的组件厂是我们公司自动化程度最高,或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组件厂。”
动力显而易见,中国新能源企业纷纷奔赴美国投资。
2010年3月,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2000万美元建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2011年1月,中国赛维LDK宣布将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olarPower)70%股份。
绕开贸易壁垒
不过,相对于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的热情,美国本土企业却在向外转移,其中,向亚洲转移是主要方向。
2010年5月,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SunPower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
而让业界震惊的是,2011年1月,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长青太阳能(Evergreen)宣布,其将于3月份关闭在美工厂,裁员800人,并将制造业务移至中国。
“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中国新能源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王月海称,由于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中国生产制造太阳能电池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并且,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池亦无落后之处,而方朋甚至认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世界第一”,并称,虽然欧洲和美国都有企业寻求被晶澳并购,但由于其技术并不胜出,“我们还在衡量”。
“中国太阳能企业热衷于在美投资,主要还是为了避开贸易保护。”王月海称,美国太阳能市场在快速扩张,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也在高涨,很有可能会出台政策,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太阳能产品的准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