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玉树虫草调查:产业发展需政府之手OR市场之手?

发布时间:2009年9月16日 来源:人民网

....


  采挖虫草:生态与经济的博弈?


  虫草价格飞涨在给牧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经社会和环境问题。由于大量人口涌入,践踏破坏草皮的情形十分严重。虫草产区都位于偏远牧区,采挖者通常在草甸上搭帐篷住宿,砍伐灌木来生火做饭。据林业专家估算,20万人砍挖灌木做燃料,仅1天就会毁坏灌木林地200公顷左右。


  挖虫草的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以前人们挖虫草还要留下一些做种,不一次挖尽;但现在人们恨不得一下子挖出所有虫草,而且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回填。


  尽管民间一直有“虫草越挖越多”的说法,但有关专家认为过度采挖会导致误挖尚未成熟的冬虫夏草,削弱菌源,加剧冬虫夏草数量的下降。


  “我们一般撬出包含虫草的全部泥土,取出虫草后,又会将原土填回到挖虫草的小土坑里的。”牧民达娃江措认为,牧民们对自己的草场还是很爱惜的。


  “一根虫草,正常情况下不过五六厘米长。虫草往往深藏在草丛之中,找寻起来费时费神,生手风餐露宿好几天找不到一根虫草是常事。”然杰说,挖虫草是很辛苦的,而近年来,挖虫草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阿爸告诉我以前的虫草都用来喂马的,很多地方一铁锹挖下去会有十几根,现在运气不好的人,挖一天也未必能挖到十几根。”


  20多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多达四十多条虫草,近年来,分布最密集区每平方米仅存几条。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国虫草年产量曾达100吨以上,60年代初为50~80吨,到90年代就仅有5~15吨。青海是全国虫草的主要产区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青海的年收购量只有3300公斤。


  虫草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之手OR市场之手?


  虽然有关部门已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但对冬虫夏草的采挖并没有得到遏制。目前,虫草已经成了青海部分牧区经济收入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青海省虫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说,政府也要通过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构建国际化的冬虫夏草交易中心、交易载体,将虫草产业引导向着更符合市场和商品化规律的目标进行产业培育和升级。他认为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特别要下大气力对冬虫夏草产品的商誉、售后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这是冬虫夏草这个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作为当地农牧民全年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完全禁挖虫草是绝对办不到的。”曲麻莱共青团委副书记罗松战德说。


  玉树州发改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虫草采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只能是因势利导,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编制虫草资源保护规划和年度采集计划,并严格实行虫草采集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强调采挖土的回填和休年轮采的做法。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认为,冬虫夏草资源日趋萎缩的状况严重,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其生存繁衍是当务之急。“如果技术条件达标的话,人工虫草也可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缓解对天然冬虫夏草的压力”, 他说。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