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住宅产业化历程
对于住宅产业化,万科是从住宅的标准化开始的。早在1999年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并于2002年建成了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大楼。这期间完成了两件工作:一件是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工作,并形成《技术研发成果汇编》;另一件是建立了集团的材料和部品战略采购平台。
2003年万科集团开始实行住宅标准化运动。住宅标准化不仅在集团内快速复制了许多由多层公寓和情景洋房组成的住宅小区,还进行了标准化部品的设计和研发,形成了万科的标准化部品库。这些标准化部品遵循的是工业化的生产和安装方式,对提高成品质量及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很有帮助,所以在非标准化的项目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3年集团还发布了万科的“双标”文件,即《住宅使用标准》和《住宅性能标准》。这是万科一系列内控标准开始建立的标志。
2004年,万科集团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工厂化工作,成立了工厂化中心,开始万科工厂化住宅的研究工作。但所有工作都必须如下四个阶段循序渐进:认知(了解阶段,调查、研究);掌握(初试阶段,试验、试做,完成技术验证);创造(中试阶段,设计、创新,完成市场验证);应用(推广阶段,规模开发、规模生产)。
在认知阶段,万科经过对国际上各种工厂化住宅体系的调研,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最终从轻钢结构、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三种住宅体系中选择了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作为万科工厂化住宅的研究方向。为了对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进行充分的认识,2004年底开始设计1号试验楼,在这栋住宅楼上试验了PC(预制混凝土)结构、PC外墙、PC整体式厨房和卫生间、轻钢外墙、轻钢屋顶和ALC外墙,对各种工业化建筑体系完成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在1号试验楼的经验基础上,同时经过对欧洲、香港和日本三个地区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的研究,最终发现日本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住宅技术最适合我国的情况。
三条路线完成工业化住宅的商品化
早在2006年,万科制定了的中长期工业化住宅计划,从三条路线完成工业化住宅的商品化。一条是RC的工业化,即在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的逐步改良,逐渐向工业化住宅过渡,其主要目标是解决集团现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传统建造方式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第二条是PC工法的开发,即完全的工业化住宅体系的研发,其目标是为未来集团的规模化工业化住宅生产作产品技术开发;第三条是内装的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现在国内毛坯房交楼的实际状况,内装的工业化成为住宅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RC的团建筑研究中心的规划下,各区域公司参与的工业化住宅之路,它不涉及结工业化道路,是在集构体系。
首先,是轻钢围护系统在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上的应用。如在2005年,与世界500强企业——OC(欧文斯科宁)签订了关于轻钢结构外围护体系的战略研究协议,开始轻钢外墙和轻钢屋顶系统的研究开发。2006年年初在万科工厂化1号试验楼上面进行了系列试验,完成了技术验证之后,在武汉城市花园项目上东区进行了试点应用(初试),进而对销售情况和居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了和武汉试点项目进行不同区域消费者对比,在完成武汉试点项目之后又在北京四季花城项目进行试点。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