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建筑节能供水技术便捷超高层需求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5日 来源:

....


    当时由于气压罐里没有隔膜,水与空气相接触,气和水混合加压,所以水龙头里流出的是夹杂着气体的乳白色“牛奶水”。这种密封罐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二次供水的污染问题,但要不断地向罐内补充气体以保持压力稳定,所以非常不节能。


    1983年,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李义与北京平谷县克头隔膜压力供水罐厂合作开发的“帽型隔膜式气压供水技术”解决了“牛奶水”难题。“用一块隔膜从中部将罐内空间一分为二,使水与空气隔离。通过调节水与空气的体积变化调节压力。”由于隔膜上下运动时的形状很像宽檐帽,姜文源形象地用《上海滩》里“许文强的礼帽”来形容这种革新。


    帽型隔膜技术的出现,创造性地将水与空气分开,保证了罐内气压的稳定与节能。这一革新成为最初的真正意义的密封罐供水设备。但是,由于隔膜不停运动而导致的易磨损状况,又成为新的难题。


    1985年,由姜文源设计的囊型隔膜密封罐彻底解决了这个易损难题。河北保定太行集团凭借非凡市场洞察力,毅然放弃已经相对成熟的帽型隔膜产品,与姜文源合作牢牢把握住囊型技术,一跃成为八十年代后期供水设备行业的龙头老大。在此期间,气压给水工业协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最早的产学研结合初现成效。


    虽然密封罐供水日渐普及,但是它的最大缺陷是压力不稳。年长一些的人们一定都有着这样的生活记忆:每当日近中午和黄昏,大多数人家开始下厨张罗的时候,水龙头里的水就开始了时粗时细、时有时无的“表演”。这就是当时居民用水的真实写照。


    真正解决“不稳问题”的是变频技术的普及,这被业内称之为中国供水事业划时代的进步。


    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老专家杨世兴回忆,1978年,霍英东先生兴建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在全国第一家应用变频供水技术。由广州市设计院专家李应成主持的“广州市白天鹅现代化大型旅游宾馆综合设计”获198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的给排水设计获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从此,各地纷纷引进和采用变频供水技术,人们撕下了水压不稳的旧历,中国高层建筑供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然而,变频供水技术虽然解决了密封罐自身供水不稳的问题,却没有甩掉二次供水污染的“桎梏”,因为注入密封罐的水是从旁边的水池中抽取的,这就存在着在抽水之前的水池中二次水污染的嫌疑。


    由此,一项由中国创造的安全供水新技术应运而生。


    无负压供水——开启安全供水新时代


    不管是水箱供水还是密封罐供水,都需要另建一个贮水池,因而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2007年3月,广州花都区某住宅楼楼顶蓄水池中,发现一具已死亡4个月的女童尸体。可怕的是整栋大楼里500多人一直使用着这种被污染的“生活用水”;今年7月,河南周口市城市信用社家属院的部分居民在接水做饭时,发现自来水里竟有黑渣和小虫子,经查是水表表池和楼顶露天蓄水池受到二次污染所致;同样是今夏,由于连续降雨,苏州某小区楼下供水池被污染,居民家里的自来水散发出一股“被垃圾泡过了一样”的味道……


    那么,为什么不把水泵与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相连而非要多此一举再建一个水池呢?


    实际上,当水泵与市政管网直接连接时,就会产生负压而影响周边用户的正常用水。因此,1994年以国务院令发布的《城市供水条例》严格禁止将生活用水泵直接连接在市政管网上。这就是另建蓄水池的原因,也是我国开创无负压供水技术的起源。


    时间定格在1995年的秋天,青岛远洋公司宿舍楼所用的供水不锈钢罐,正在进行例行清洗。“噗!”工人随口吐到罐底的一口痰,引来了旁边一位中年人的注意与疑问:“怎么能往这里吐痰呢,这装的可是生活用水!”“嗨,谁会管这闲事!”工人满脸不屑地答道。看着这口痰和满罐底的烟灰、旧饭盒,这位结实的山东汉子一声不响地走了。


    回想当年的所见所感,山东三利集团董事长张明亮依旧难掩激动。三年后,由他主持研发的“变频调速无吸程(无负压)增压给水设备”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被一口痰所激励的张明亮,正在用无负压供水技术的不断探索,去兑现健康安全饮水的心愿。


    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给水方式,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无负压供水泵由变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可以直接连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在保证市政管网不产生负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原有压力节约能源。


    同时,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在全密闭状态下运行,不需要再建蓄水池,从而避免了水质的二次污染。今天,以昆仑饭店等高层建筑为代表,无负压供水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超高层建筑的供水方式。


    反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供水技术史,伴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供水设计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保证有水到节能、环保,再到安全、节约、健康、舒适。今天的供水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人力到自动、从低层到高层、从原始到专业的三大跨越,在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生活的同时,开辟了安全、健康供水的新时代。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