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华北水危机:是南水北调还是海水淡化

发布时间:2011年6月27日 来源:南方周末

....


    目前,曹妃甸的淡化海水价格已宣称低至不到6元/吨,且有望进一步降低。在天津淡化所原所长李长建看来,水价构不成海水淡化的真正软肋,尤其与北京一直期待的南水北调工程比较而言。他回忆,2002年前后曾在报纸上看到当时的水利部领导称,南水北调的吨水成本,如果包括沿途征地、移民、管理以及调水造成的生态损失,会在20元左右,“如果真是这样,海水淡化成本再高也到不了20元。”李长建感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都未曾公布水价成本的准确构成。这使得,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水价比较,陷入糊涂境地。


    2011年4月1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在《人民日报》的撰文,称海水淡化技术已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其成本费用与远程调水相差不大,建议在进行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决策时,将其与海水淡化进行比较研究。


    国开投正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天津北疆电厂的投资方,此刻高调造势,多少是瞅准了南水北调延期后北京供水的意外缺口。


    2008年底,当时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将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津的时间,由2010年延后到了2014年,而东线一期工程,其通水时间也后调六年至2013年。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在南水北调延期消息蔓延的2009年,曾去北京市水务局询问首都的缺水状况,他的朋友说“太紧张了,都不能说”。


    同年,郭因为建议尽快上马海水淡化项目以解北京水困,当选2009年度《科技日报》评选的年度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袁隆平和钟南山。


    也是从2009年起,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的利弊比较,在各个层面上展开。2010年6月,有关南水北调入户水价将高达8元到10元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作为主管的南水北调办公室不得不出面辟谣,并在2010年底组织调水、淡化两个领域的专家座谈,集中讨论成本下降空间以及输送可行性等关键问题。


    迄今,南水北调究竟水价几何,仍在工程动态投资和国家政策之间变动。“南水北调的水价既算不清楚,也没人去算。”一位了解南水北调办公室调研过程的行业人士表示。


    而调水和淡化水孰优孰劣,开始越辩越不明,以至最终出现“调水派不屑于比较、淡化派则不愿比较以避免人为对立”的局面。2010年冬天,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尽管民意热衷,但会上却并未有任何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成本的直接比较。


    国家海洋局一官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多次考察沿海早期的海水淡化项目。他无意质疑南水北调的经济性,却对东线工程心存疑虑。东线主要向天津和胶东地区供水,这一区域正好是黄、渤海沿海地带,“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这位官员还直言不讳,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东西向的平面调水工程都证明不成功。这个不成功的名单中包括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碧流河入大连。


    周潮洪刚刚参加完天津市发改委组织的又一轮海水淡化调研,她无意比较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优劣,只是一再强调,“没有哪一种单一水源方案能够保障供水安全”。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