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所系
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新能源政策就成为其高调出手的一张王牌。与奥巴马新能源战略几乎同步,由德国、西班牙和丹麦发起的国际新能源组织(IRENA),在德国波恩成立,其宗旨是在全世界扩大新能源的使用。
在亚洲,日本提出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核能资源。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还只是一个追赶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中国应该尽快行动。能不能较快结束目前这种很不健康、很不平衡的发展方式,我们未来的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
一方面,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日益加深,这都需要中国把新能源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G20峰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比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召开数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问题征求意见。
具体政策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日向外界宣布,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计划投资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支持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及传统能源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的发展。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伴随着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在中国的崛起,与之相关的政策调整、消费市场的拓展、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完善等,都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需要跨过的障碍。
在宏观政策导向已经明朗的同时,应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诸如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符合地方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等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建立可再生能源价格补偿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建设的保障体系等。
对于一直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成本高的难题,可以考虑政府和企业联手解决。当下,新能源开发一直存在着技术落后、前期投入高、风险大等问题,对此政府应考虑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或给予补贴,或在价格上给予照顾。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有利可图,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掌控。目前相对于欧美来说,中国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对发达国家依赖严重。
此次能源关键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很可能形成新的产业革命。中国未来能否在世界舞台上崛起,新能源既为中国提供了一次挑战,更提供了一次机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