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提及的“圈养”,即给水葫芦种植区域围上围网。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圈养情形为,城区河段,沿河道两侧,用漂浮的白色塑料物件相接,围拦成网,水葫芦就限制种养在每张网内。在草海、外海,拦网面积随之增大。
这种小心翼翼的圈养,皆因水葫芦物种特性所致,如果水葫芦流出圈养区域,其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不堪想象。
昆明人对水葫芦的记忆是灾难
水葫芦确曾给滇池带来过生态灾难。
“当时草海开通了一条旅游航线,但整个草海密密麻麻全是水葫芦,船根本无法开动。”90高龄的杨维骏老先生,退休前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也是一位关心滇池的老昆明人,日前,他向本刊记者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前后,滇池水葫芦成灾的情形。
据杨老讲,那时候,草海里面,除了水葫芦,几无其他水生植物可以生长,加之水葫芦密集水面,遮天蔽日,鱼、虫也难以成活。“水葫芦的根全部烂在草海里,湖水发黑,臭气熏天。”
这种记忆并非留在杨老一人心里,在昆明乘坐出租车或者走访市民,一旦提起草海的水葫芦污染,人们的第一个表情像是立即闻到当年的臭气一样难堪。
“昆明人对水葫芦的记忆就是灾难。”杨老解释说。
公开资料显示,水葫芦又称凤眼莲,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它在江河湖泊中迅速繁衍,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腐烂后污染水质,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造成生态失衡。
世界各国亦多有关于水葫芦危害的感性描述,资料记述:“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出示的一份关于水葫芦的资料则显示,“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部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实际上,上个世纪滇池草海生态灾难,正是水葫芦作恶的具体表现,近年,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河流亦接连爆出水葫芦入侵。目前滇池正在进行的水葫芦“圈养”,就是为了严防水葫芦再度泛滥。
当然,昆明之所以甘冒巨大风险投入水葫芦引种,官方显然更看好它的治污作用。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水葫芦是吸收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有效控制生长范围、做好管护、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等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圈养水葫芦,通过水葫芦生长吸收和浓缩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再通过机械化采收,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去除水体内源污染的目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