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行业亟待转型
节能灯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技术水平低、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节能灯行业准入门槛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能力,对产品最终质量控制不力。节能灯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其抽查不合格率高达50%。
节能灯较普通照明白炽灯不具价格优势,本身在推广中遇阻力。一只100瓦的普通节能灯售价为28元,市场同样亮度的白炽灯却只需要1.5元或2元,产品价格对比落差明显。
节能灯回收制度缺失造成环境污染。汞是在节能灯灯管中使用的一种必需原材料,目前节能灯的汞含量已经普遍降到5毫克以下。如果使用后的节能灯被打碎扔在露天环境中,它仍可污染1800吨地下水。
节能灯企业应尽快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中国节能灯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形成实力外销品牌,布设稳固外销渠道。
长期以来,飞利浦、欧司朗等海外品牌占领光源产品的大量市场份额,国内光源企业主要依赖于出口市场。和国内大部分企业出口主要以OEM (代工生产)为主的做法不同,东林电子、浙江阳光、大家亮照明等企业多年来专注节能灯生产研发,形成了质量过硬的自有品牌,节能灯产品畅销欧洲、香港等市场。
资金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可通过并购的方式垂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阳光照明、佛山照明、通士达照明等一批企业拥有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厂,可抗击原料市场的涨价冲击。大家亮照明之前是稳健的外销型企业,后与国内主流节能灯品牌希雅特照明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在无需借助外力情况下,能对市场作出最快速的响应。
发挥强大的制造能力优势,保证了货源的稳定性。东林电子、浙江阳光均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公司从原材料无铅玻璃管的生产以及毛管和整流器的生产,全部独立自主的完成。
总结和展望
对于节能灯行业而言,此次稀土涨价,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借此稀土涨价危机,节能灯企业可进行行业整合,淘汰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一步提升节能灯的国家标准,提高节能灯行业的门槛,实现市场的净化。
LED是节能灯之后的新一代光源,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对于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节能灯企业而言,转型升级,转战LED照明领域是最佳选择。LED产品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每年价格跌幅将达30%以上,可能会推动LED通用照明产品的市场增长。LED照明产品渗透率逐年提高,2010年为3.2%,预计到 2013年,全球LED照明照明渗透率有望达20%。在LED项目上,国内主要照明企业阳光照明宣布今年计划投入约10亿元发展其LED事业。
对于政府而言,稀土价格上涨是政府将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调控的结果,但是从整个照明行业产业链的健康而言,政府应对荧光粉价格进行适当干预,加大对节能灯的补贴。政府应出台荧光粉指导价格,从政策层面有序规范和发展节能灯行业。国家加大对节能灯的财政补贴,对国内外节能灯市场的发展进行有效地引导。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