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招商合作 » 正文

人力管理 别把所有难题都推给培训

发布时间:2011年8月2日 来源:互联网

....


  其次,让管理的归管理、培训的归培训。许多企业将老、大、难的问题,交给培训单位来解决,这又是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因应措施。培训不是惟一处理问题的手段,也不要因为找不到解决方案就“推卸责任式”的把问题推给培训解决。依据某商业杂志对变革工具的分类,遇到管理问题至少有四大类的工具应该被选择运用。①文化工具:包括愿景、企业文化、组织氛围与公司制度规章规定等。②领导工具:管理影响力、内部沟通说明、共识倡导营销等。③权力工具:包括角色定位、控制系统、财务诱因与职位升迁等报告体系。④管理工具:战略规划、绩效评估、培训、标准作业流程等等。也就是说,遇到管理上的问题,要先思索运用的工具该是什么,而且选择是非常多元的,不同问题要用不同工具来处理,有时甚至是交互运用、多管齐下的来灵活使用。所谓的培训,也只是众多得以运用的工具之一,不客气地说,还是比较不能立竿见影的工具。培训本身就难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有执行力、纪律不彰、士气低落,道德操守等等。这里绝不是要低估培训的重要性或是效果,只是要突显还有更多能使用的工具,如果单靠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主导过数以千计的策略管理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大家竭尽心力想出很多有价值的策略,野心勃勃冲劲十足的想要付诸实行,但是项目之后,其他相关激励性的管理配套措施,如果没有同步配合到位,到最后也一定是沦为雷声大雨点小,执行不了的下场。


  所以我常常说,进行培训的之前与之后阶段,往往重要性优于培训的当时,培训之前一定要清楚培训能够达到的目标,培训规划细节与效果,讲师能够做到的极限是什么。例如,企业常常喜欢办大型的培训(人数超过50人以上),那么培训之前就必须认识到其效果有限,无法有太多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势必会忽略部分人员的参与和回馈,此时的培训效果就像演说,最多就像倡导。培训之后的追踪更是重要,学员结训后有无学以致用,有无改变原来的认知或作业方式,运用后有无修正检讨的必要,都是培训计划或培训单位的工作重点。但实务上,这些最重要的事前与事后关键点,却总是被忽略。


  最后,让员工福利归员工福利、培训的归培训。从财务会计的归属角度来看,员工福利是总人事成本的一部分,而培训,则属与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一环,甚至于有些公司更广泛的将其含盖于部分研发费用当中,它们本就是属性不同的东西。培训绝不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目的也大相径庭。许多公司或员工,喜欢把培训视为员工福利的一环,误解为培训的机会多,意味着公司的福利越好。许多机构喜欢运用培训的名义,四处“交流考察”或是借机“游山玩水”,结束后提交一些见习或考察报告了事,最后还被人批评浪费资源、没有效果。员工福利是在法律规定的内与外,为照顾员工的身心,不计较事后成效下,量力而为的公司举措与企业责任。培训则是管理工具的一环,为解决问题,讲求即学即用的一种投资。既为投资,就要追求效果与收益,漫长的“教育”投资,企业没有这种能力与预算;短中期成效的“培训”,讲求收益的行为,才是企业能力所及,也是有效果的有目标的。很多企业,稍遇不景气或成本紧缩,就来压缩培训支出,就是因为其培训是不能讲求回报的“非必要”支出所致。我也看到许多企业,耗费巨资,建立培训部门、讲师群、培训教室、训练学院、企业大学,等到看不到成效与回报时,又来大砍预算,这都是事前认知不清,浪费资源,然后事后虎头蛇尾的结果,而这种事情其实非常普遍。


  我曾在一篇名为《良医治未病》的专文中提到,过去在台湾的阿里山以及在山东,都曾发生过火车出轨的不幸事件。前者由于驾驶员上车后忘记启动刹车系统,导致无法减速而出轨;后者则是由于驾驶员超速飞奔所导致。两个事件都造成不少的伤亡。而追究责任与惩处,然后加强倡导培训之类的措施,都不足以根本解决人为疏失造成的错误,但如果运用比如自动启动的刹车系统或是自动限速的系统,就能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只要跳不开因为人而衍生的问题,就会因为人的生理条件、心理疏忽、情绪、怠惰而重复发生,许多根本解决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不是培训,而培训只是补强之道。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