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员工忠诚是人力资源部门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基础工作。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员工“忠诚”的内涵形成正确的理解。员工忠诚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它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战斗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
但在企业管理运营实践中,出现了对于员工忠诚的一些误解,形成员工忠诚认识中的“四大悖论”。
悖论一:行为服从=员工“忠诚”
长久以来,人们的头脑中似乎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听话的员工才是忠诚的员工。因为“听话”,他们的行为中规中矩,极其符合领导和上司意愿。行为服从成为员工“忠诚”的代名词和突出表现。对于那些行为奇特、难以实现服从的员工,管理者多以“叛逆”之名对之。
然而,行为服从真的就能代表员工“忠诚”吗?根据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乔西亚·洛伊斯的观点:“忠诚自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档次级别。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而位于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行为服从是一种明确的表面状态,这种表层次的“忠诚”反映的恰恰是员工对企业活动的漠不关心。
行为上过度的服从难免会增加管理层决策的难度,如果不论领导说什么,都不顾实际情况坚决执行,其必然导致决策“浪漫化”、“主观化”等问题的出现。这种表层上对个体行为的服从,恰恰反映了员工高层次上的不“忠诚”。以“行为服从”论“忠诚”的观念就成为了员工忠诚的“一大悖论”。
真正高层次的员工忠诚应该体现在员工以企业利益为主的全方位考虑中,这种高层次的员工忠诚才是现代社会保持组织优势的根本基础。王石的接班人郁亮曾经用一句话表示他对王石意见的反应:“执行董事长的话要过夜。”通常他在对王石的意见说考虑研究时,就代表有不同的想法。执行董事长的指示一定要过夜,过了夜想想再执行或者不执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