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故事,官场更是如此。
现在的很多官员没有搞明白,究竟是在以道事君——如同明朝清苑县知县唐成为了秉持自己的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同当时的总理严嵩斗智斗勇;还是以色事君——自己的领导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而忘记了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做官,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
历史上的那些臣子
翻开中国的历史,尽管历代朝廷变迁更迭,但高级管理者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七种:名臣、大臣、忠臣、奸臣、贤臣、佞臣、具臣。
名臣最难做,几千年来名垂千古的或许只有诸葛亮、王守仁、曾国藩等屈指可数的几人。他们名望与实干兼具,但后世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次者是大臣,宦海沉浮依然不离治国之正道。何为大者?胸怀大,格局大,眼界高,正如宋代名士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宋朝的大臣,范仲淹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为了追随道,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身前身后事。
再次之,忠奸贤佞之臣,都是相对比而言,真真假假,只有留待历史公论。但凡忠奸贤佞之臣,大多私心太重。忠臣和贤臣,由谁来定义?当然是自己标榜的。所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极其讨厌所谓的忠臣和贤臣,认为他们或许是最大的奸臣和佞臣,是乱国之人。可即便是奸臣、佞臣,也都是颇具才学之辈,如宋朝大奸臣蔡京,文采斐然,其书法不逊于颜柳。还有明朝大佞臣严嵩,也是七巧玲珑心。如果没有足够的智商与才能,如何能入得了皇帝的法眼,如何能竞争得过所谓的忠臣?只不过一类是假君子,一类是真小人罢了。所以,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主角包龙星的老爹在临终前告诫包龙星:“清官只有比贪官还奸,才能斗得过贪官!”
具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不一定有名气,但是他们绝对忠诚、绝对尽职尽责,但不会绝对服从。孔子认为仲由和冉有,只具备做具臣的资格。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具臣是谁?首推海瑞。海瑞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并带头拒绝“陋规”和“常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机器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或许没有名臣那么高风亮节,或许没有忠贤臣那么清白无私,也没有奸佞之臣那么阳奉阴违,但他们踏踏实实,正如《西游记》中的沙和尚,任劳任怨,绝不做昧良心之事。
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臣子
在我们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企业老总,你是否想过,在你的小朝廷里,哪些是名臣?哪些是大臣?哪些是忠奸贤佞之辈?哪些才是具臣?
不要奢望名臣,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臣往往会让你难堪,譬如唐太宗时的魏征,经常惹得李世民愤愤不平。忠臣与奸臣是相互依存的,贤臣与佞臣是相互对应的,这些所谓的分类全在企业老总的内心,你爱听真话,身边的忠臣与贤臣就多;你爱听好听的话和假话,身边的奸臣与佞臣就多。而具臣,往往是支撑起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听人讲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三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高管,公司负责人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第一个应聘者想都没想,很干脆地回答:“当然是二喽。”公司负责人直接告诉他,你落选了;第二位应聘者想了半天,小心翼翼地回答:“应该是除了二的其他数字吧。”公司负责人沉吟半天,没有表态;第三位应聘者,点头哈腰地回答道:“您说是几就是几。”公司负责人大悦,说道:“公司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