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产业分工重组加快,中国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并承受着随之而来的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效回应挑战,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调整环境与发展的战略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首先,要深化生态和环境体制改革。解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环境法制、绿色信贷、政绩考核、公众参与等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其次,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要在主要产业之间组成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经济链。例如,规定家电等制造企业要将用户废弃的冰箱、彩电、手机等产品回收处理。
第三,加快立法工作。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支撑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依据、技术保障,解决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等问题。
第四,完善技术体系。加强能源利用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同时,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催生新的产业发展。
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建设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和环境价格体系,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等。
我们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认真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就会逐渐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的瓶颈,减缓生态环境的退化速度,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实现永续的科学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