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多地违建高尔夫球场被曝光交完罚款继续营业

发布时间:2012年1月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在开发商看来,交了罚款就等于“转正”了,而监管部门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违建的高尔夫球场常常反映着地方利益。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报的8起案件中,有4起涉及违建高尔夫球场,其中地方政府违规占半,部分违规项目已得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开放商与地方政府可能迎来的“双赢”成为禁令之下高尔夫球场仍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不少专家认为,一方面开发商从兴建高尔夫球场谋得场地及周边产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能获得相应的财政、土地等收入。


  北京律师协会土地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春生介绍,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土地和财政等显性收入,高尔夫球场建设背后还有“潜规则”。根据赵春生所收集的事例,现在的高尔夫球场大多都是以“以租代征”的形式,即开发商通过村镇政府牵线,来租用集体土地兴建高尔夫球场。“建了之后,自然也要给村镇政府一些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地方一些部门就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而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高尔夫球场作为城市投资环境的名片,将高尔夫球场看做拉动经济的好项目。


  披上马甲继续干


  2011年4月以来,国家整治违法违规高尔夫球场的风声越来越紧,继11个部委联合发文之后,2011年7月初,国务院又再次督促国土资源等部门抓紧清理整改高尔夫项目。然而,仍有不少高尔夫球场顶风建设或非法运营。


  黄山太平湖是安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这个4A级风景区内,黄山盛地房地产公司违法占地上千亩开发高尔夫球场。黄山区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是以流转的形式和村里签订的用地协议,属于违法用地,2011年10月8日,黄山区向该公司下发了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退还非法占地并恢复原貌。2011年10月14日,永丰乡洪田村主任顾国庆向盛地公司开具了退还土地接收证明,将868.56亩土地退还给村里,黄山区国土局以此证明对该球场违法行为进行了结案处理。


  然而,据报道,该球场其实并没有退还永丰乡洪田村土地,目前依然对外运营。该球场目前正在吸收会员,每年会费1万元,单日场每次1500元。球场附近的独栋别墅也正在热销。据报道,该项目是以商业、旅游、接待的名义办理的土地、规划等手续,同时还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物价局发的一房一价表。


  黄山区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太平湖区域目前全部是以旅游接待的名义批复的土地,别墅出售情况是由房管部门来管理的,国土局不清楚。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则坦言,国土局也没有执法权,查处起来有难度。


  黄山太平湖畔高尔夫还不算最“坚挺”的。《法治周末》2011年12月7日报道,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天湖高尔夫球场,是假借生态治理之名建的高尔夫球场,甚至在国土部通报批评、县国土局下达禁令之后,建设也未停止。当地政府还千方百计为其辩护开脱,甚至向上级要求尽量保留这个违法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高尔夫球场“圈地”动辄上千亩,多则几千亩,开发商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和地价上涨,成为高尔夫球场屡禁不绝的重要驱动力。


  “现在虽然有禁令,但是开发商不会真在申请表中写‘高尔夫球场’,搞一点名堂,就能够通过审批。”杨重光认为,现在大多数高尔夫球场能够顺利建设,在于审批阶段的“挂羊头卖狗肉”,一般都会以“体育公园”、“绿化带”、“生态工程”等名义来兴建;以住宅项目报建、与别墅等高端楼盘的联合开发也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方式。


  “高尔夫球场,就该物业本身来看,其开发投资利润率并不太高,但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多与别墅等高端住宅项目捆绑开发,这就大大提高了项目整体的附加值,开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随之水涨船高。”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教授说。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