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中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问题突出

发布时间:2012年3月2日 来源:中国信息报

....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新能源的发展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一是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个别新能源分支行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使得社会各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或无力支持。


  二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以风电为例,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预计在2020年建成风电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而目前我国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就已达1.2亿千瓦,这种过于迅猛的势头显然不利于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另外,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并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为指导性要求,不作强制执行要求,且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标准不严明,不能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要求。


  三是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我国对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进口。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而发达国家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千方百计控制先进技术出口,为我国引进顶尖级技术带来了难度。


  四是开发利用成本高,新能源发展缺乏市场保障。与常规能源成熟的技术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普遍偏高,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以发电技术为例,如果燃煤发电成本为1,则小水电的发电成本大约为1.2,生物质(沼气)发电为1.5,风力发电为2.3,光伏发电为4。高昂的成本是阻碍新能源市场化和商用化的直接原因。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自然很难吸引商家的投资,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五是产业链尚不完整,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以风电为例,我国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使得我国风电产业化进程受到约束。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对策措施


  第一是更新观念,加强新能源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配额政策等,实施政府采购等措施。同时,抓紧制定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等,特别是上网电价的相关政策亟待制定和完善。


  第二是要抓紧制定协调配套的制度与政策体系,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有关部门应编制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制定详尽的路线图。加紧完善各种财政补贴制度,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和上网电价补贴等,并辅之以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解决成本高企问题。


  第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投入,以及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化进程。


  第四是创新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国际资金进入,积极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鼓励新能源企业在海外上市,筹措发展资金;建立新能源上网强制性配额制度,要求电网企业按一定比例使用新能源。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