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工程获批并建成,洋山港有望成为设计年吞吐能力至少1330万标准箱的“国际港”。多位受访专家证实,以“单港集装箱吞吐量”指标计算,洋山深水港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四期工程更有望居于在建项目前十名。
对于洋山港区四期工程环评问题,2011年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在浙江省环保厅网站发布(洋山港处于浙江省行政区划内)。公示称:“在全面加强监督管理,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然而,曾参与该工程环评论证的一位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这只是环评单位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和建设单位的意见,该工程的项目环评尚未经过环保部审批通过。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大型项目,往往要打几百根桩,耗费总工期时间过半“港口早建成一天,企业卸一条船能赚100多万;港口早建成一个月,吞吐量就能达到几十万标准箱”。建设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往往赶在项目未核准甚至环评未启动时,就开始进行基础施工,把预期环评较无风险的桩先打了。
不仅是环评程序违规,上述专家表示,根据国家规定,在鱼类的洄游期、产卵期,长江航道有若干个月不能动工,但项目抢工期会放松工程的环境监理,对海洋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港口,尤其是一些很难通过审批的煤炭和铁矿石港口项目都选择“未批先建”。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港口建设的程序是,先由发改委进行立项审批,然后是申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批,再然后是施工审批;开工后还要有安全评价、环境评价,运营时也要求有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在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后才能发放运营许可证。然而有些煤炭和铁矿石港口项目污染太严重,很难通过这一系列审批。
“建一个码头要盖很多章,太复杂,港口方面也有办法对付,比如码头建设投资超过某个数值就要到国家发改委审批,但港口建设单位会分两次建设,这样就避免了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前些年最荒唐的是,码头已经建起来了,而连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还未通过。”上述交通部前任官员也表示。
环保部环评专家库成员、天津港务局退休高级工程师姚皓平建议,在港口工程的项目环评方面,环保部可以根据国家主体功能规划进行差异化管理,避免“一刀切”误伤重点项目。否则,因国家标准太严,一些地方就倾向于绕过国家部委自行审批,“搞地方一号工程,各部门一路绿灯,环保、安全标准更不可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