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世界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关于PM2.5的标准也是逐步提高:1997年发布PM2.5级标准是65微克/立方米;2006年修改标准时,确定了35微克/立方米,“因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紧密相连。中国现在发布的新空气质量标准,其中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是根据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决定的”。
他强调,今年初,我国的新空气质量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指导值,“既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又初步与国际进行了接轨,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一个标准”。
■ 进展
74市年内发布PM2.5数据
今年10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将试运行,并于12月底前对外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涉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10、PM2.5、一氧化碳共六项污染物指标的实时浓度值,并配以空气质量AQI指数。截至5月底,该74个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33个城市已按PM2.5新增指标,发布监测信息。前日上午8时起,珠江三角洲62个监测点发布的监测信息,已在全国率先配以实时AQI数据。
■ 环境报告摘录
1.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
2.我国管辖的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
四大海区中,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南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渤海和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胶州湾和辽东湾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3.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但细颗粒物污染逐步显现,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
2011年,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部分地、州、盟所在地和省辖市)中,按老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9.0%,超标城市比例为11.0%。
4.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全国77.9%的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占76.1%。
5.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
6.生态建设进展较好。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
7.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摘自国新办发布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