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热力系统
按3炉2机设计热力系统,焚烧炉供汽3x35t/h,汽轮机进汽2×52.25t/h,主蒸汽汽压3.43MPa,主蒸汽温度435℃,排汽压力5.8kPa。汽轮机对外供0.98MPa、312℃蒸汽2×25t/h,机组发电2×5.8MW。各主要汽水系统采用母管制,回热级数共3级(高压加热器、除氧器、低压加热器)。
4.3效率分析
垃圾焚烧电厂由于其特殊性,根据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全厂发电效率为24%左右(现代火力发电厂可达41%)。同时厂用电率较高,平均约 20%,其原因为:(1)垃圾焚烧电厂容量小、蒸汽参数低;(2)循环流化床焚烧炉需要高压风机,能耗较高;(3)系统复杂,辅机数量及耗电量增加。如垃圾需要与煤混烧,既要有输煤系统,又要有垃圾处理及运输系统;同时,因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有害成份较多,需要有烟气净化处理系统等。
5 二次污染治理系统的设置
5.1烟气净化系统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污染物可分为颗粒物(粉尘)、酸性气体(HC1、HF、SOx、NOx等)、重金属(Hg、Pb、Cr等)和有机剧毒性污染物(二恶英、呋喃等)四大类。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低温控制”和“高效颗粒物捕集”是烟气净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过程中,必须将温度控制得尽可能低(但在露点以上),同时应采用高效除尘器(优先用布袋式)。
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中,除尘和脱酸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量重金属、二恶英(PCDDs)、呋喃(PCDFs)等污染物以固体的形式存在于颗粒物(尤其是粒度很小的颗粒物)中,所以除尘的同时也是对其它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布袋式除尘器+半干法脱除酸性气体是推荐的方法,烟气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限值可达到国家环保总局现行有关排放标准GWKB3-2000的规定。流化床焚烧炉烟气中实测的二恶英类排放体积质量远低于排放标准。
5.2灰渣处理系统
GWKB3-2000中对垃圾焚烧灰渣的处置要求是:“垃圾焚烧炉渣与除尘设备收集的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垃圾焚烧炉渣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焚烧飞灰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其它尾气净化装置排放的固体废物按CB5085·3《危险物废物鉴别标准》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如属于危险废物,则按危险废物处理”。
灰渣处理系统由2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炉渣处理系统和飞灰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对炉渣收集并冷却,将其输送至贮坑,再由运输车送往填埋场最终处理,炉渣中的铁可用磁分选方法回收,炉渣如果浸出毒性经测试合格可用作建筑原料。飞灰处理系统:收集飞灰,经过调湿后送至灰斗贮存,再运出填埋,由于飞灰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是危险废弃物,填埋前要进行固化处理。上述要求主要是针对机械炉排炉的焚烧灰。考虑到流化床炉所产生的灰单位重量含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量非常低,杭州乔司垃圾焚烧电厂正在探索飞灰的综合利用,在规划设计时紧靠厂区建设1座制砖厂,利用杭州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开发的垃圾焚烧灰制砖技术生产多孔砖和欧式彩瓦,该制砖厂年消耗灰量4万t,总投资约600万元,年产多孔砖2700万块,欧式彩瓦250万张,预计2.5a即可收回投资。
5.3废水处理系统
废水包括工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工艺生产废水包括垃圾渗沥液及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包括洗车废水、卸料场地冲洗废水、除灰渣废水及锅炉废水等。垃圾渗沥液主要产生于垃圾贮坑,是垃圾发酵腐烂后,垃圾内水分排出造成的,含有较多难降解有机物,可喷入焚烧炉内,用燃烧法处理。生产废水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应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必须排放时,水中污染物允许值按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5.4恶臭与噪声污染控制
垃圾焚烧厂与填埋场相比,产生的恶臭要轻得多。产生恶臭的地方有垃圾贮坑、从贮坑向焚烧炉加料及焚烧过程中。由于恶臭对厂区周围影响非常大,必须加以有效处理。氨、硫化氢、甲硫醇和臭气体积质量厂界排放限值根据厂址所在区域,应分别按GBl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级别的指标执行。
恶臭污染控制与防治主要采用隔离与抽气的方法,常用措施:(1)垃圾贮坑上方抽气作为助燃空气,使贮坑区域形成负压,以防止恶臭外逸;(2)采用封闭式垃圾运输车;(3)垃圾卸料平台的进出口处设置风幕门;(4)设置自动卸料门,使垃圾贮坑密闭化。
垃圾焚烧厂噪声应符合C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6 结束语
(1)垃圾焚烧电厂采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型是可行的,其烟气中关键污染物二恶英类的排放体积质量远低于CWKB3—2000的规定 1ng/m3,这是它最大的优点,但它需要垃圾预处理(人工分选加一次破碎),同时飞灰处理量大,但目前已开展探索飞灰的综合利用。(2)垃圾焚烧电厂必须对二次污染源(烟气、灰渣、废水、恶臭、噪声)进行控制,使各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标准规定,这是第一目标。(3)垃圾焚烧电厂在技术和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尽量提高热能利用率,采用流化床焚烧炉有利于蒸汽参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J].环境保护,2002,(9):10—11.
[2]屠 进,沈又幸.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J].浙江电力,2000,(6):32—34.
[3]孙超凡.首台垃圾焚烧炉的调试及完善化建议[J].中国电力,1998,31(10):59—61.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