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多哈会议不会涉及关键分歧
对于多哈会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这次会议更多是一次工作会议,落实德班会议上达成的协议里面的内容,“也不用指望太多,现在还没有到产生重大分歧的时候”。
他说,多哈会议将对德班平台谈判的日程和时间表进行设置,但具体到减排目标等核心内容还不会涉及。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在展望多哈会议的文章中指出,多哈会议是集中火力要求发达国家提高减排雄心的一次机会。
他表示,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存在有77+中国集团、欧盟、瑞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联盟、小岛国联盟、非洲集团、贫穷脆弱国家联盟、阿拉伯集团、拉丁美洲集团、基础四国、中美洲部分国家集团和热带雨林国家联盟。
目前,欧盟在主推德班平台,但是发展中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进展十分不满,认为德班平台发展顺利的一个主要基础条件是,京都议定书和长期合作行动要有明显的进展,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提交减排的承诺和量化报告。
他表示,德班会议确认了德班平台下的谈判,但如果京都议定书在多哈会议上作出了终结,但没有处理妥善的话,容易引发发展中国家的抵触情绪。
■相关新闻
未来极端降水将增多增强
昨天,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报告中,研究人员预计,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报告预计,到21世纪末,热浪时间增加幅度约为10%-20%,暖夜指数上升幅度则要上升4%-7%,冷日指数则下降60%-80%。这份报告所称的极端气候事件涉及热浪、暖夜、冷日以及极端降水等因素。
报告预计,未来热浪指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报告预计,到21世纪末,热浪事件可能将增加7.3倍-18倍,暖夜则可能增加3.8倍-7.2倍,冷日将增加60%-80%。而其中东北北部、华北、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增速最快。冷日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而下降最快的区域在中国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暖夜增速最快的区域在西南、华南、东部沿海和塔里木盆地。
而在极端降水的区域分布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连续干日为减少趋势,连续雨日则为青藏高原为减少趋势,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大雨日数指数则全国范围内为增加趋势,并从东南向西北地区递减,而降水强度则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增强趋势。
报告认为,在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境下,不断变化的气候将导致全球和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在频率、强度、空间分布、持续时间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越来越多的人和设施暴露在极端气候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灾害风险将持续增加。
■名词解释
京都议定书
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巴厘路线图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按照路线图要求,一方面,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履行规定,承诺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则要采取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德班平台
2011年底,德班气候大会要求《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从2013年起执行第二承诺期,并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减排承诺。同时大会也照顾到欧盟的主张,即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德班平台”),负责2020年后减排温室气体的具体安排。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