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中国减排之路
和美国一样,已跻身全球最大排放国之列的中国势必也会成为此次气候大会一系列博弈和争议的中心,其在减排方面的一举一动同样牵动着气候大会各方的神经。
潘家华向记者谈到他此前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时的一段小插曲。那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当时坐在我身边的是毛里求斯首相,他问我,胡主席承诺的15%属于是电力能源还是总能源的15%?现在水电已经了占15%—17%,再进一步发展的话应该是总能耗的15%。他随后说要做到这样你们很难。可见,这些小国家对中国还是很有研究的。”潘家华说。
他认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究竟比2005年“显著下降”多少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深度减排能达到多少,“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取决于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对中国减排的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显著下降’也会打折扣。”潘家华说。
在他看来,中国在有些方面是不可以承诺的,例如绝对的减排量;另一些则需要慎重考虑,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峰值——有人说是2025年,也有说是2035年。
希望:减排未动 政策先行
不过,在不少观察人士看来,一旦此次大会无果而终,中国面临的压力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甚至可能“背上黑锅”。这催促中国必须适时有所行动,向全世界兑现承诺。
“尽管谈判结果很难预料,但中国至少要在行动和努力上有所表示——发布《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就是一方面。”长期为政府能源问题提供咨询的权威专家周凤起对本报记者说。据他透露,已有中央高层暗示,这份业内呼唤已久、备受期待的规划将在哥本哈根大会前发布。
至于规划内容,“最多是数字上的变化,总体精神和原先已经披露的差不多。”据周凤起介绍,规划目标中风电到2020年的发展底线就是1亿千瓦,而光伏到2011年的目标是200万千瓦,到2020年的目标为2000万千瓦。
除了产业规划外,周凤起表示,年内还可能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意见》,目标是健全产业发展。此外,光伏上网电价也可能确立,“这是与振兴规划相匹配的,因为如果没有上网电价,规划等于零。”
不过,对于业内呼唤已久的碳税方案,他认为目前还未到出台的时机。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认为,新能源产业规划仍存在过于庞大的问题,“但光伏上网电价的确立可能会提速。但和原先业内预期的不同,今后可能不会有全国统一的上网电价,而采取区域定价的办法。” 记者 陈其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