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首次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将资源产出率作为实现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手段。但解振华坦言,要实现这一目标“有相当大的难度”。
他认为,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有技术创新,其次要有激励政策。
过去几年,中国循序渐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在立法、实践、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涉及价格、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更多的扶持政策亦在酝酿中。
在解振华看来,中国的循环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循环经济未来大有可为。
根据官方部署,在2015年前,要在中国50%以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近零排放甚至零排放。解振华说,“仅这一块儿,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有关机构估计,到2015年,中国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5万亿元。
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达4.5万亿
解振华在今年6月13日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美能效论坛上表示,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中国将大力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计划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左右,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
解振华称,为加强节能管理,中国确定了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60%以上的1.6万家企业,提高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将开展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建筑行动等节能重点工程,通过技术和工程节能,力争“十二五”实现节能3亿吨标准煤。
中国还将完善价格、税收、财政等经济政策,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继续实行企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今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63亿元,通过财政补贴消费者,鼓励高效节能家电、节能汽车、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预计拉动消费约4500亿元人民币,年节能能力1200万吨标准煤。
碳交易未来可进行期货交易
解振华在今年9月2日“2012地坛论坛”上表示,在排放权交易试点阶段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条件具备以后,将考虑期货交易。同时,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来维护碳市场的稳定。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七个省市为全国首批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市先后出台试点实施细则,开始进入碳交易试点“务实”阶段。
解振华表示,目前我国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国内碳市场的建设,本月初广东省也要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市场运作,各地也在制定交易的管理办法,确定交易的范围,开展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格式和核算方法指南,筹备建设重点企业、事业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进认证核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加紧设计并建立碳排放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开展碳排放交易的总量设定方法等基础研究,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解振华说,积累经验后再参与全球或者区域碳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解振华认为,要将碳市场的建设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分配碳排放配额,下一步将通过试点来探索更有效的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加,将企业参与自愿减排活动与完成自身的节能减碳目标、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等结合起来。
多哈气候谈判须解决两大问题
解振华不久前在卡塔尔多哈表示,多哈气候大会必须解决《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两大问题。
解振华在“中国角”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多哈会议首先要确立一个可批准的、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确保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京都议定书》是首个规定发达国家量化减排目标的国际公约,其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年底到期。但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已明确表示不参加第二承诺期。
资金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议题。“明年发展中国家要见到钱,也是此次会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解振华指出,2011年德会启动了绿色气候资金,发达国家应当切实兑现承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特别是真正落实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并解决2013年至2020年提供资金的明确计划。
在过去几年的气候谈判中,各方达成共识: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并从2013年起开始提供长期资金。到2020年,长期资金应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水平。但发展中国家抱怨,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在出资问题上不甚积极甚至敷衍了事。
在去年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近200个谈判方在进一步落实资金、减缓、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了一揽子平衡成果。解振华强调,多哈会议的重点是落实已有共识,继续巩固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现行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德班会议的决定一定要落实,如果连承诺都不兑现,就缺乏多边政治互信的基础。
在落实国际气候谈判既有成果、兑现既定承诺的基础之上,解振华说,“中方对多哈会议秉持开放、灵活的态度,各方可以就未来德班平台进一步强化行动的安排继续进行充分磋商,中方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建设性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