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仅是看当年的,我们刚才说是看历史的,还要看什么呢?还要看人均的,什么叫人均的呢?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能耗是很低的,是低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大约是发达国家的1/4到1/5。我们就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数字稍微有点差别,但大体上是比较相近的,就是总排放量。我们可以举这么个例子,假如冬天很冷,我们北方人要烤炉子,这么一个炉子也就是直径50厘米这么大,过去有,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烤炉子,大家喜欢围在一块又聊天又烤。那么在美国,三个人烤一个炉子,旁边还能放个小凳子,放个啤酒什么,还能聊天。中国是多少人烤呢?同样大的炉子,同样的能量热量,中国是13个人在烤,这很简单的比喻,为什么是13个人呢?中国是13亿人口,美国是3亿人口,大家的能耗都差不多。13个人围一个炉子,你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呢?
前面可能有3个人,4个人坐个凳子在跟前烤,后面挤的、站的还得伸出手来烤,就造成了不公平。中国就提出来了,我们要求享受跟发达国家一样的人均能耗。当然不是这个原话,相当于说,我们不能降低我们能耗的人均水平来达到你这个排放,我有13亿人,我13亿人每人咳嗽一声,那就是个地震,这不一样嘛。所以我们中国就说,我们不能降低我的标准来达到你这个标准。怎么办呢?美国说不行。我们当然不是说美国人不行,美国人说你们不能再增加炉子了,你增加炉子,你虽然也成了三个人了,到时候总排放量大了。中国说不行,我们因为经济发展了,肯定生活水平要提高,提高了以后,人均的排放量就多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汽车也是排放。我们就说美国有多少汽车,美国汽车的保有量。什么叫保有量?新车、旧车,当年买的,原来买的,二手的、三手车在那,整个在路上跑的,车库里的停的。美国一共有2.3亿万辆新车、旧车。它才3亿人口,几乎就是一个人。
王若麟:就是一人一台车了。
李炜:就是100个人有78台车,我们中国是什么状态呢?我们中国保有量大约是6000万辆,其中有1000万辆是农用车,不是真正的交通工具。好了,那就等于有5000万辆保有车,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100个人大约只有一辆汽车,美国是每100个人有78个车。中国人说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能不能大家多买点,美国说不行,你的排放量又多了。这就是不公平,所以中国说要在公平的原则上解决减排问题。
王若麟:好的,谢谢李先生。稍候我们会继续为你去开讲,为你去展望一下,未来人类将如何是好,我们一会儿见。
王若麟:好的,欢迎回到《时事开讲》。最近刚刚看了一部灾难大片,就是电影《2012》,讲的是地心急速升温,大陆板块发生了位移,然后海平面上升,最后面临一个毁灭的危机。我觉得电影的名字非常有意思,2012年,好像正好是“京都议定书”要到期的年份,可能就是一种巧合,但是这部影片确实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让我们好好的反省一下,我们作为地球人,面临着地球的持续发烧,到底该怎么办?李先生,现在哥本哈根已经进入了10天倒计时的阶段。您认为这次的哥本哈根的会议会形成一个新的气候协议,还是让我们陷入了另一轮无限的等待?
本届峰会的展望
李炜:这一轮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头,开头就是美国终于表态了,美国现在是奥巴马上来,他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他已经公开表示说美国定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在2005年的排放基础上,美国到2020年,按2005年的基础来减多少呢?减排17%。听着很好,而且这个议案已经在众议院通过了。奥巴马带的是众议院通过的一个法律,半通过的一个方案到丹麦去说。中国说的是单位GDP,就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从以2005年为基础,到2020年减40%到45%。这两个标准可是不一样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数字。尽管不一样,中国就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态度,美国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发达国家的态度。
但要注意这两个是占全球40%的总排放量,它两个带了头,又有不同性质国家的特点,给全球的国家做了一个榜样。但是要注意美国还留了一手,美国留了一手什么呢?美国法律不仅是要众议院通过,而且还要参议院通过,现在参议院没有去表决。为什么没有表决呢?我个人认为,美国把这个方案拿到丹麦的时候,看看各国的态度如何,如果大家真的响应,很认真的对待,大家拿出一个一揽子的方案,而且每个国家都有具体的减排数字化的目标,而且对发达国家有法律约束性减排的要求的话。美国可能12月已经排期,议会开会要排期的,排期还要排议题,这个就可以早排,可以晚排,有可能过了圣诞节或者明年才过。如果能挤出时间来就今年过,所以美国人做的很有意思的。你看到这里面,最后美国是什么态度,不是奥巴马在那儿的讲话。
所以有些美国的绿色和平组织,对奥巴马到丹麦开完会,又跑到别的地方去拿诺贝尔和平奖有意见。说你踏踏实实在哥本哈根,就在丹麦首都把这个事定下来,拿出一个有效的实质性数据的东西来,咱们再走。因为这个数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不一样,这两天发展中国家就跑到北京来统一协调意见来了。因为中国表态了,巴西也表态了,巴西的态度也是数字化的,它也是以2005年为基数,到2020年减20%,它跟美国的数据有点像。但是你别忘了美国这个数据实际上是往后退了,你看着它是17%。如果按照当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平均数,美国怎么也在5.2%以上,而把这个数字倒靠到1990年的基数上来减排的话,它现在等于是减了4%,它扣了1.2%,但是能不能执行,这还要取决于众议院。
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北京统一意见,巴西没问题,中国没问题,都有了数字。现在最麻烦的是印度,印度的技术难度可能比中国还要大,而且印度和法国负责环境的部长都前一段公开的批评美国,就是“京都议定书”执行的不好,现在排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美国。因为全世界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就是美国,而且你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你不带头,拖了这么长时间。证明奥巴马总统现在做了一件叫发展中国家也认可的一件事情,大家觉得你总算像个带头人的样子,不像原来躲躲闪闪的,但是还是有分歧。这个分歧能不能在丹麦达成一个法律行的文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