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之辩——
煤制气会加剧生态压力吗?
有利于治理雾霾
不少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煤化工本质上是煤、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不可能不消耗水资源。讨论煤制气的科学发展,关键不在于是否消耗水资源,而是能否采取得当措施,把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水平。
“企业的煤制气项目肯定都要经过环保部门评估,一般不存在缺水问题。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内部也会强化对水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说,山东能源在新疆伊犁的煤制气项目,正是充分利用当地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这也是国家将这一地区规划为煤化工基地的主要原因。
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之下,煤制气被视为煤炭清洁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专家表示,煤制气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促进雾霾治理。
环保是重要掣肘
国内有不少专家对煤制气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表示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郭焦锋表示:“试验结果表明,制取每千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4.5吨至5吨,若直接排放,每年将新增大量二氧化碳。”
“水资源问题同样是煤制气项目绕不过的一道坎。”郭焦锋说,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蕴藏在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而煤制气项目又是高耗水项目,一些地区不顾水资源供给的约束,盲目发展煤制气,还有一些地方继续采用高耗水技术装备,这将给区域水资源平衡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有专家指出,生产1立方米合成天然气需要6吨到10吨水,我国七成以上通过审批的煤制气项目都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运行,中国干旱的西部完全负担不起煤制气项目的巨大需求。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煤制气将消耗大量水资源,这将加重那些本来就缺水地区的压力。现实情况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内蒙古等地引入黄河水开展的煤化工项目,已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和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煤制气应该量水而行,步子慢些,细水长流。”石元春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