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建和既有垃圾发电厂的规模各占一半,技术路线分为传统炉排炉和水泥窑协同一体化,这两年新建厂更多采用燃烧效率更加充分的水泥窑协同技术。"标准的大幅趋严对于企业直接影响在于增加建设运营成本。"广证恒生证券分析师姚玮表示,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促进新建垃圾焚烧电厂后端烟气处理系统的完善和稳定运行,同时倒逼既有发电厂前端燃烧系统的提标改造,以及后端烟气处理系统的加装更新,这都会增加不少成本。"仅加装尾气处理系统初始投资,就将增加大概20%的成本,后期尾气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还有附加滚动成本。"
两百亿市场"蛋糕"待切
除促进行业整合外,新排放标准的实施还将使行业产业链得以延伸扩容,其中最先崛起的将是尾气处理系统市场,以及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市场。
据姚玮介绍,垃圾发电尾气处理系统领域过去一直为外商所垄断。近年来,国内部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烟气净化与灰渣处理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了对进口设备的替代。但由于排放标准相对滞后,这一市场空间未充分释放。"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市场空间可达130亿元以上。除新建项目加装市场已启动外,既有项目的升级改造市场更为广阔。
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已瞄准这一市场蓝海。工业除尘龙头之一菲达环保高管此前曾据记者表示,垃圾发电及其尾气综合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订单单体规模往往可达亿元以上。经测算,该类工程毛利率水平远高于目前的电厂粉尘处理设备市场,公司未来最大新增亮点就定位于这一细分市场。去年9月,公司连续中标位于合肥和北京的两个合同金额达1.95亿元的垃圾焚烧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大单。
姚玮指出,除菲达环保外,盛运股份、杭锅股份、泰达环保等专业公司也将首先受益后续市场规模的释放。
另外,随着新标准实施带动环保监管逐步到位,未来垃圾发电厂尾气排放的数据将被要求实时公布,这将带动垃圾发电厂烟气在线监测市场需求空间。根据市场测算,到2015年,垃圾发电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维护市场空间可达100亿元左右。
环保监测设备龙头之一的聚光科技相关人士据记者指出,聚光科技在垃圾发电在线监测设备业务上有着丰厚的技术储备,尽管目前垃圾焚烧烟气监测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但随着排放标准提升,其市场潜力被公司长期看好。
桑德环境--固废龙头,"固废处置、再生资源加新型环卫"三位一体
公司成立于1993年,长期致力于废物资源化和环境资源化可持续发展,所覆盖领域包括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及危险废弃物处理、市政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等领域,为全国最全面、最专业的环境服务商之一。近几年,在整个环保大行业蒸蒸日上的背景下,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26.84亿元,年复合增速40.7%,综合毛利率达到35.2%。
公司从2009年开始涉足垃圾发电领域,成绩突出,截止到2013年8月份,公司垃圾发电项目数量达到15个,总处理规模10,900吨/日,其中2012年后所获新项目规模达到8800吨/日,为全行业第五,公司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同时,公司凭借平台优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这一点也要领先于全行业。公司目前正在布局环卫领域,打造垃圾清运、焚烧一体化,并拥有湖南静脉产业园、河北保定、河北魏县等多个产业园,打造固废领域最大平台。
14年高增长可期。今年,公司一次性为控股子公司提供14.6亿的授信担保,主要为焚烧BOT项目,可支撑22.5亿项目建设,加上传统EPC(7-10亿)和水务运营项目的(3-5亿)贡献,另外外延式扩张开始贡献,几项叠加,14年的增长超40%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公司正处于从环保工程商、单个项目模式拓展模式向产业园模式拓展。从长远看,公司将拥有多个投资规模20-30亿元产业园,包含到新型环卫、焚烧、餐厨、危废及再生资源等众项目。从该维度看,我们认为公司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期。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是环保企业里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产业链竞争能力的企业,未来十年有望保持持续的30%以上的增长。同时,公司为固废领域最佳整合平台,有望依靠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瀚蓝环境:运营实力过硬,南海模式有望异地复制
公司立足南海,放眼全国。业务领域涵盖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燃气供应,为典型的环境服务产品平台。在固废领域,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总投资超过20亿元,产业园包括了固体废弃物全产业链处理系统,包括前端的垃圾集中压缩转运系统(4000吨/日)、中端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3000吨/日)、污泥干化焚烧处理系统(450吨/日)、以及末端的渗滤液处理系统(1000吨/日)、飞灰处理系统(100吨/日),形成了由源头到终端完整的固体废物处理产业链,同时还有餐厨垃圾300吨/日,污泥干化450吨/日。公司2013年该固废产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实现毛利1.16亿元,而焚烧一厂、餐厨垃圾、污泥设施仍未投入使用,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南海固废产业园未来收入规模有望达5亿元,实现2亿元毛利,为目前运营效率最高、最完善的环保产业园。
近期,公司通过收购创冠环保,实现走出南海。收购后公司垃圾焚烧处理规模将达14350吨/日,成为全国第六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公司为产业园模式领先者,运营实力已得到验证,南海模式若能被复制,公司将成为行业中最大的固废龙头企业之一。
根据公司目前的项目规模测算,我们预计到2016年,若所有垃圾发电项目能够正常运行,公司固废处理业务收入贡献将达13亿元,公司总收入41亿元,实现利润收益6.4亿元,公司合理市值规模在100亿元。而若南海模式得以推广,则公司固废项目规模将是现有项目的2倍,成长空间巨大。
中科健:被天楹环保借壳,有望向平台型公司发展
天盈环保借壳中科健,成功登陆A股。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由海安县赛特环境、境外自然人刘军共同出资创立而成。现公司董事长严圣军先生分别于2010年12月以及2011年3月,通过两次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
公司专业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并发展迅速,目前共拥有8个垃圾发电项目,总处理能力8,300吨/日,已运营项目规模达到2,750吨/日。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净利润8165.5万元,同比增长77.8%。
公司运营能力突出:2013年垃圾处理量达到126.8万吨,负荷率达到126%;发电总量2.2亿千瓦时,平均入炉垃圾吨上网电量达到250千瓦时(入炉垃圾量为入场量的70%);项目毛利率保持在60-70%。三项指标均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运营水平和成本控制水平突出。我们预计,到2016年公司现有项目将全部投入运营,预计利润规模为2.5亿元。
同时,公司背靠集团节能环保平台,以及在当地的影响力,我们认为公司向固废平台型公司发展会是大概率事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