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我国对高污染外资限制引进 不再无条件对外资优先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6日 来源:重庆晚报

....

  “摆脱资本短缺制约的中国,引资动力已逐渐减弱。外企如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接受政府的正常监管,继续抱着‘超国民待遇’不放,肯定没有希望。”4月22日,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公关总监私下透露,十天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9号文)是一份标志性文件,意味着“过去那种无条件的外资优先时代结束了。”


    投资环境转变


  乃全球大趋势


    对于9号文的出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说,“这实际上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更加重视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需要。”


    具体到9号文,从利用外资目标上来看,主要是结合国家产业调整要求,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这也是全球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解释说,在改革开放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在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资本,“当时甚至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也引进到中国,对维护劳工利益和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在经济发展由追求快转向提高质量的情况下,一些口子肯定会收紧。”


    同一起跑线


    是市场完善需要


    9号文的另一着力点是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而享受惯了超国民待遇的部分外资企业当然会一时不适应。黄卫平曾就此回应欧洲和美国驻京商会人士,“这不是要限制谁,而是把平台搭得更大一点,取消超国民待遇也是希望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这是中国完善市场经济的举措。”在其看来,“对于规范的跨国企业来说,其自身也明白,长期实行双重标准是不可能的。”


    张燕生进一步指出,过去我国对国企的税收平均是30%左右,民企是20%左右,而外企平均下来是12%左右,如果在同一个行业经营的话,对于国企和民企来说是不公平的。


    赵晋平也表示,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形成多元化的企业结构,公平竞争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涨,“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