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研究报告 » 正文

可燃冰将是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

发布时间:2010年5月14日 来源:凤凰网

....

  低碳社会来临,全球能源结构待变,清洁、环保的成为时代新宠。但并不是所有新能源利用都前途无量。与全球地质学家一样,我国专家将目标指向一种“特殊的天然气”,它储量巨大、清洁环保、前景广阔,极有可能支撑起未来我国的能源需求,那就是“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直接指挥了南海海域、青海冻土带两大区域“可燃冰”的钻探发现,是国内最权威的指挥长、研究者和见证人。他非常乐观地认为,有足够的数据和依据表明,“可燃冰”一定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就这一话题,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张洪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各类能源储采比小,能源结构不合理,远不适应低碳社会要求。


  从世界上看,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非常小。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仍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分别占28.4%、35.8%、23.7%。


  “储采比”是张洪涛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某种资源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后得出的尚可开采的年数。根据2008年计算的储采比,全世界煤炭还能用122年,天然气为60年,而石油只够用42年。尽管每年各类能源的储量有所增长,但增长量与当年消耗量基本抵消,甚至入不敷出。我国的能源储采比相对小不说,能源结构尤其不合理。“我国近年煤炭消耗比例大致占70%、石油占20%,而水电只占6%、天然气只占3%,核能更是低到只占1%,新能源所占比例非常小。”张洪涛用一组数字介绍了全球和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而且,我国煤炭开发存在“鸡窝矿”多而巨型煤田少、瓦斯超标和存在严重透水隐患的“高危矿”多、以含硫、磷等污染成分很高的褐煤为主等几大弊端。


  出路在哪里?根据我国2020年的规划,天然气的预测产量将达到1800亿~2200亿立方米,在能源结构比例中从只占3%上升到8%~12%,核电将达4000万千瓦,水力发电将达2.9亿千瓦,风电将达3000万千瓦,太阳能将达200万千瓦。


  “从国家规划中可以看出,唯一的办法是更多地利用天然气,目前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平均值为23%,远远高于我国目前的天然气利用水平。”张洪涛介绍说,但天然气也有用完的一天,“可燃冰”则是世界公认的唯一的大宗可替代能源,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张洪涛表示,建议我国的能源结构“两步走”,当前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长远发展还是要开发“可燃冰”。


  储存量大、清洁环保、赋存有利,“可燃冰”是理想的大宗可替代能源。


  “可燃冰”其实就是天然气,但在融化之前的形状像冰,与我们所认识的天然气有明显区别。”张洪涛列举了“可燃冰”的几大优势:


  首先是储量巨大。在全球陆域面积的20.7%、海域面积的10%都有“可燃冰”,是世界陆地上所有能源所含甲烷总量的3000倍,是全球有机能源、化石能源总能量的2倍,储采比至少是1000年。


  其次是燃烧值高,污染非常小。“可燃冰”主要含甲烷、乙烷、丙烷,含少量二氧化碳和硫。1单位体积的“可燃冰”可以分解出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南海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甲烷含量达99.8%,比陆地上的天然气和煤层气都要纯净得多。


  再次是赋存、成藏位置非常广泛,“普适性”很强,埋藏也很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域1000米以下的海底200米以下左右、陆地冻土带距地表深200米到2000米之间。目前全球共找到166处有“可燃冰”,其中海域有98处,已在25处获得了样品。


  从全球研究进展看,从1810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在实验室合成氯气水合物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快马加鞭研究、开发。美国、日本、印度先后在海底,加拿大、美国先后在陆域冻土带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在2006~2009财年间,美国资助了40多个新老项目,提出了2015年前提交阿拉斯加区块的规模评价报告、2025年前提交“砂储层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回收性”论证报告的目标。我国前后经过十几年艰苦的努力,于2007年5月1日、2009年9月25日先后宣布在南海海域和青海陆域冻土带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台湾的“可燃冰”研究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