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CDM踩刹车 碳融资积极性下降

发布时间:2010年5月23日 来源:华夏时报

....

  “CDM项目让双辽风电的内部收益率提高到9%,也就是每度电的收益提高了8分到1毛钱,而这或许会在2012年戛然而止。”


  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气候组织和美国江森自控公司举办的“2010年中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董事唐伟珉对记者透露了他的担忧。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减排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左右到期。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包括江森自控在内的600家公司签署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公报,然而让这些企业心存疑虑的是,会议并没有为2012年后发达国家的减排作出具有雄心和法律约束力的承诺。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其减排量才能列入发达国家《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而这种买卖必须要通过联合国的审批,审批机构就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


  而恰巧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EB史无前例地对我国风电CDM项目进行一刀切式的集体制裁,“砍掉”了10个我国风电CDM项目。进入2010年,EB几乎停止了对我国风电CDM项目的审批。


  更有消息称,风电被拒效应有可能传导至大水电项目上,并在2010年10月份的墨西哥气候会议之前再次上演。据知情人士透露,CDM项目市场的一再紧缩也有可能是欧洲在墨西哥会议之前向中国施压的工具。


  哥本哈根没有达成实质协议,墨西哥就能达成吗?没有了发达国家的承诺,作为《京都议定书》一部分的CDM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唐伟珉说,近期看不到时间表,2012年到期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好。


  “在2012年以后的CDM机制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继续盲目投资去进行CDM审批的风险极高。”一个项目从申报到注册成功需要2年时间,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唐伟珉所在的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也没有接新的CDM项目。


  另一家从事碳交易业务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利润已变得微乎其微,业务量也大幅下滑。国际金融危机前,整个二级市场的每吨碳减排的价格可以达到23-24欧元,而现在基本上徘徊在13-15欧元区间,市场已经由原来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规模大幅萎缩,导致了整个行业对二氧化碳减排需求大大减少,这是碳交易价格遭遇腰斩的主要原因。”唐伟珉表示。


  据统计,2007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到640亿美元,2008年骤降至300亿美元。“目前碳融资的积极性在下降,而有些买家已经开始撤出了。”唐伟珉说。


  业内专家提醒,碳交易价格下降产生连锁反应,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就是碳减排交易项目也面临骤增的外国买家违约风险。


  情况似乎比想象的更严重,在一些人士看来,即使CDM原封不动,我国还能不能在未来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中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还存有疑问,因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人均碳排放也已经接近了世界平均值。


  国家发改委CDM中心主任杨宏伟表示,2012年碳减排交易不终结,《京都议定书》是长期有效的。而事实上,我国在EB获得签发的CDM项目仅有200个,这个数字只是2475个获得中国发改委批准的项目中的一小部分。


  “以前都是去国家发改委抢项目,发改委每个月要开两三次会,成交四五十个项目,而现在一个月也就开一次会了。”CDM从刚开始的兴旺走到如今的惨淡,唐伟珉目睹着整个过程。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